古代故宫是怎么拨打110、119的
作者 周乾
发表于 2020年6月

口口相传报警情

互相口头传递,是古代故宫护卫人员报警的重要方式。古代紫禁城内有大量的值守人员和护卫军,日夜进行巡逻,一旦发现警情,则立刻通过口头传递的方式报警。在清代,为便于紫禁城内的护卫人员之间及时互通信息,还有“传筹”的做法。所谓“筹”,就是一根木棍,护卫人员通过交接“筹”来报平安。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紫禁城传筹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紫禁城内的汛地(哨所)至少有58处,每天晚上有官兵656人次,按照5条固定的路线进行夜巡,值守官兵通过传筹的方式进行信息间的联络,及时传达警情。清代官书《国朝宫史》卷四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农历九月初四凌晨,寿安宫内遮阳的草席着火,被传筹巡逻的护军发现,护军急忙大声呼喊值班的太监灭火。这种互相口头传递的方式,虽然传统,但是也是重要的报警方式。

铃儿响叮当,激桶把火灭

除口头传递外,摇铃也是重要的报警方式。在故宫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有一排排的长房,明代称为红铺,清代改称围房。这些长房之所以最初被称为“红铺”,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墙面颜色为红色。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0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