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康视的美好时光
作者 何己派
发表于 2020年7月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放在A股市场,眼睛是投资的机会。

代表性的公司,前有爱尔眼科,上市11年,市值增至1750亿元,增长超过25倍;后有“欧普康视”,2017年初上市,3年市值飙升超10倍,截至6月23日,已攀升至400亿元。

地处安徽合肥高新区,欧普康视是“专而美”的代表,专注角膜塑形镜近20年,在外资品牌竞争下突围,熬成行业寡头。这个细分领域,国内“持证上岗”的玩家不多,欧普康视是大陆地区获得生产许可的首家企业,也是最大的硬性接触镜研发与生产企业。

近视低龄化,催生眼睛背后的暴利生意,欧普康视的净利润率高达47%,市场如此看好其潜力,6.5亿元的收入体量,30%左右的增长率,居然撑起了400亿元的市值、百倍的市盈率。

半医半商

欧普康视创始人陶悦群是位“学者型企业家”,核物理研究出身,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80年代赴美留学,后在美国加州成为最早一批注册网络工程师。2001年,40岁出头的陶悦群,自筹50万美元,回国创业,一头扎进角膜塑形镜行业。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lens),俗称“OK镜”,是硬性接触镜的一类,其原理在于暂时性改变角膜弯曲度,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用户通常睡觉配戴,起床后摘下,白天能保持清晰裸眼视力,频率为一至两年一配。陶悦群发现,美国青少年近视率不高,同类产品一直备受冷遇,在中国,青少年是近视高发群体,他判断空间不小。

那年1月,公司刚注册好、招到人,没曾想,央视“3.15”晚会曝光OK镜引发群发性不良反应,有用户因而失明。产业瞬间陷入低谷,欧普也受牵连,陶悦群一度想过放弃,最终还是硬撑了过来。

OK镜的产品参数属于非标类产品,根据患者视力矫正需求而定,眼部检查、规范验配是必备流程,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要求高。团队耗时4年研发,直到2005年,核心产品“梦戴维”获批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业务才步入正轨,又过了4年后,公司才扭亏为盈。其间,OK镜市场持续低迷,陶悦群一度不得不做起IT工程的老本行,甚至涉足房地产领域,赚钱补贴研发。

等到2010年左右,OK镜产业才迎来快速发展,欧普康视的业绩水涨船高。2012-2019年,公司营收从6800万元跃升至6.5亿元,净利润从3009万元增至3.07亿元,年复合增长分别达到32%、28%,主营业务角膜塑形镜毛利率达到惊人的91%,堪比茅台酒,公司牢牢把握着产品定价权。

这与行业的高壁垒有关。

OK镜直接接触眼睛,与心脏瓣膜、心脏支架等同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按危险性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管理。该类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及验证,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通过,注册获批的时间周期相当漫长。此外,临床验配服务的经验和服务网络,都要时间积累。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0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