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诗经》的文学灵犀
作者 那秋生
发表于 2020年7月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民间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而且传达了华夏初民的人性本真,在简短的诗语中深藏着他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命体验。鲁迅在关注《诗经》的同时,完成了他批判现实、自我构建的历史任务,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鲁迅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惟《诗》以平易之《风》始,而渐及典重之《雅》与《颂》;《国风》又以所尊之周室始,次乃旁及于各国,则大致尚可推见而已”。纵观鲁迅的文学创作,他与《诗经》之间的文学灵犀是非常密切的。

荷花又称莲花,其别名雅号多达八十个,实为花中罕见。《诗经·郑风》里一诗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隰指多水的地方,有水才可能绽放荷花的艳朵。《诗经·陈风》里还有一诗:“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泽陂也是指多水的地方,菡萏与荷花的区别就在于,花未绽放之时称为“菡萏”,开放之后就称“荷花”了。因“荷”與“和”同音,“连”与“廉”同音,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以之为和平、和谐、廉洁、清纯等象征。

十九岁时的周树人曾写下一首诗,题为《莲蓬人》:“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诗中的“濂溪”即周敦颐,是绍兴周氏家族的先祖,周树人是他的三十二世孙;“净植”即莲荷,指代周敦颐的代表作《爱莲说》。鲁迅的《莲蓬人》诗既在赞美周氏先祖的清廉品格,同时也是激励自己,让生命呈现出傲然独立的风骨。在鲁迅的旧诗里,“莲荷”的意象多次出现过:“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棠棣象征兄弟之情,一直沿用至今。鲁迅《致山本初枝》说:“棠棣花是中国传去的名词,《诗经》中即已出现。至于那是怎样的花,说法颇多。普通所谓棠棣花,即现在叫作‘郁李’的;日本名字不详,总之是像李一样的东西。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0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