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诗画长廊
作者 Charlotte
发表于 2020年7月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漓江水为轴线,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左页图摄于阳朔葡萄镇翠屏山,伫立于山巅,可将青山叠翠、江水环绕的极致美景尽收眼底。本页上图为桂林奇峰镇东山村的林立俊峰;下图为牧歌悠扬的漓江之畔。

湘桂走廊,北起湖南永州,南至廣西桂林,沿途山奇水秀,风光无限。几千年来,这方好山好水引来了众多文坛大家、绘画巨匠,他们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溢山水之美,咏胸中之怀,为湘桂走廊留下了无数笔酣墨饱的古诗文、烟波浩渺的水墨画。借用那句早已深入人心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条由华章滚滚、丹青浩浩连成的诗画长廊,又何尝不是“湘桂人文甲天下”呢?

璀璨诗道华章滚滚的山水桂林

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正值广西乡试大比之年,作为地方行政长官,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静江府事的王正功,依惯例,于科举放榜后的次日,在位于桂林独秀峰下的读书岩处,设“鹿鸣宴”以示庆贺,并邀当年的11名新科举人及一众官绅雅士饮宴于此。席间,众人不仅按规制吟唱了《诗经》中的《小雅·鹿鸣》,饮到兴处时,王正功更以苍劲洪亮的声音,吟出了自己的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事实上,当时的王正功本意并非讴歌桂林的奇山异水,而是以景喻人,希望莘莘学子能如同这方好山好水一样,秀甲天下。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寥寥几字,却被后人当作桂林山水的“名片”,流传千年,成为对这方山水仙境的最美赞誉。

几亿年的沧海桑田,将这片桂山桂水雕琢得愈发妩媚、多姿——峰林溶蚀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交错排列,使桂林成为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悠悠漓江水,从笋石般的山间蜿蜒淌过,串起了这幅北起兴安、南至阳朔的绝美长卷。许是桂林山水相映、刚柔相融的奇貌迥异于常,所以才引得历代文人为其留下无数溢美之词。甚至可以说,千百年来,这璨如星辰的诗文,早已淹没了桂林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成为桂林山水的缩影。

本页图摄于桂林永福县金鸡河。夜色下的金鸡河,星光闪烁,绚烂夺目。

翻开浩如烟海的古籍,可发现早在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前,桂林就已经拥有了两张响当当的“名片”:其一,来自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其中的“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被视为现存史料中对漓江最早的文字描述;其二,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大文学家颜延之,为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诗文咏出了桂林主峰——独秀孤峰拔地而起的陡峭与高峻,亦点出桂林城是以独秀峰为中心营建的。而这一城市格局,也在日后的发展中,显得愈发风格鲜明、独一无二,用豪放派诗人刘克庄的话来说,就是“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继续回溯历史,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湘桂走廊迎来了被誉为“唐代无双仕,南天第一人”的一代贤相张九龄,他从湖南乘船,逆湘江南下,前往广西任桂州刺史。一路上,他见落日余晖斜照着两岸群山,闲淡情致油然而生,当即赋诗一首:“落日催行舫,逶迤州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张九龄倾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情意,既是在咏诵随风舒卷的漓江山水,又是在倾吐自己身为岭南人,船行至此,犹如飞鸟归巢般的欢喜心情。

另一位与湘桂走廊结缘者,是位居“清代骈文八大家”之首的袁枚。他曾自桂林城出发,溯漓江北上至兴安。舟行碧波上,两岸挺拔而鲜活的玉笋青山,映入“随园先生”的眼帘,亦在其心中落下点点墨痕——“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再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和韩愈,尽管他们终其一生都未曾到过桂林,却从不吝惜咏赞桂林山水之笔墨。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