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楠溪江
作者 赵晓梦
发表于 2020年7月

那时候,温州还不叫温州。虽然城镇仍“鸥居海中”,中亚热带季风常年吹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润适中,但让“温暖的州”名符其实,则要到公元675年去了。

在这之前的300多年里,它叫永嘉。

公元323年,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南部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建郡治于瓯江南岸(今温州市鹿城区),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是为永嘉建郡之始。

但要说永嘉是温州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时间又得跑上将近百年。那是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一个叫谢灵运的人被贬官至永嘉郡,因为他的到来,永嘉成为闪耀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高地,就像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响遍全国的“温州模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这一方天地,赋予了深厚人文内涵。

因为,那个被贬官的谢灵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登山鞋”发明者,更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即使将近1600年过去,今天只要沿温州境内的楠溪江走上一趟,你仍然会看到,这片山河依旧保持着桃花源般的气质,溪水里依旧在流出令陶弘景、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苏轼、陆游、朱彝尊等等大家推崇备至的山水诗。他们或因谢灵运慕名永嘉山水接踵而至,或在自己的诗中取法于谢灵运,形成蔚为大观的山水诗运动。

这个让后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着迷的谢灵运,到底何许人也?

熟悉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谢灵运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物。就连大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他《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里,也有专门例举:“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则是在淝水之战立功的谢玄,三传而至孙子谢灵运,为诗赋名家。”在南京秦淮河边的乌衣巷,刘禹锡曾留下著名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面的“王”“谢”,也和谢灵运以及比他更早到永嘉的王羲之有关。

没错,谢灵运和王羲之都属于魏晋时期“四大家族”中的世家子弟,“王谢袁萧”,谢家排第二位。在影响中国大历史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文人雅集、永和九年王羲之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召集的42人雅集中,陈郡谢氏就有谢安、谢万、谢滕三人。

短短的200多年中,谢氏家族不仅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更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诗人。其中谢灵运、谢朓的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在南朝宋时代,谢灵运与颜延之、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有意思的是,这三人都先后担任过永嘉郡守。

比起今人热衷挖掘“琅琊王氏”等门阀世家轶闻趣事,我更热衷于探寻一个人與一条江的关系。这条名叫楠溪的江,为何吸引王羲之、谢灵运、颜延之等等名人流连忘返?难道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那么多大江大河,为何偏偏影响至今的山水诗从这条江里流出?

脑子里有太多“十万个为什么”,也得回到源头,回到这条江本身说起。

今天已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楠溪江,和当年王羲之、谢灵运游过的楠溪江一样,仍横亘在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从未变节。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总面积671平方公里。可能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楠溪江,被人为划分出了八百多个景点。而谢灵运需要专门发明“登山鞋”来征服的楠溪江,自然不会有景点划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移步换景,人在景中,景在心中。

在所有的赞美和比喻中,我觉得散文家祝勇在《楠溪江:长达一千年的春天》里的描述最为贴切:“楠溪江的水域地图,看上去像一片摊开的桑叶,皱巴,起伏不平,边际不规则。凸起的地方是山,几乎在山的每个缝隙,都有曲折的水流,细致如丝,很像叶子上的茎脉,弯曲,在反反复复的弧线中展开自己优雅的长度。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