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马斯克
作者 敖瑾
发表于 2020年7月
当地时间2020年5月30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paceX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庆祝发射SpaceX龙飞船成功发射。

如果科技界也存在所谓“顶流”,那么埃隆·马斯克一定当之无愧。过去几年,他以一己之力,为科技条线的记者,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头版头条。

就拿最近两个月来说。先是5月伊始,马斯克第六个儿子出生,他和女友给孩子起的生僻名字XÆ A-Xii,引起了全球网民热议。紧接着,他接连抛售名下所有房产的新闻,开始占据机构媒体、社交媒体的头版。

月底,人类航天事业历史性的一幕也与马斯克有关——他创立的SpaceX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这在私营航天企业里,还是首家。

本以为在里程碑事件后,马斯克和他的科技帝国会“偃旗息鼓”一段时间,但进入6月,关于他的新闻仍然在实时滚动播放。月初,他在推特上“呛声”亚马逊,呼吁拆分这家线上零售巨头。中旬,他在推特上回复网友,称SpaceX 预计在2-3年内展开环球商业载客测试,通过环球客运,从纽约到上海只需要半小时。

关于马斯克的每个新闻,都令人“咋舌”。超前的太空、人体科技创新,超越了目前大多数人对人类科技进展的设想;而科技以外的马斯克个人生活、事物观点,又让人觉得有些“疯狂”且“匪夷所思”。

今年5月,为了吸引马斯克的投资建厂,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将当地一座地标性雕像,改造成了马斯克的形象,高约7层楼的彩色大头雕像,在当地格外抢眼。

而也许对整个人类21世纪上半叶而言,马斯克其人以及与他有关的所有科技创造,都如这座无法被忽视的硕大雕像,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中的鲜明坐标。

“活在现在”还是“活在未来”

大多数人把“活在当下”作为人生的至高信条,而马斯克则很早就开始“活在未来”。

2019年,马斯克和阿里巴巴的主要缔造者马云在上海展开了一次对谈。在对话的一小时里,马斯克几乎每个观点,都只与未来相关。他甚至表达过,他在地球上努力赚钱的真正原因,“打造一支庞大的火星舰队,让舰队上地球轨道,然后前往火星”。

马斯克的“未来感”,或许源自于一系列的科幻书籍。马斯克的叔叔斯科特·霍尔德曼在接受科技杂志《连线》曾提到:“马斯克无论去哪儿,手里总会捧着书。他总是在读书,而且经常是高等读物。这是你在马斯克身上最早看到的东西之一。他对阅读非常痴迷,而他读的书与未来和成功有关。”

年幼时的马斯克远不如今天这样耀眼夺目,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在全球掀起一样舆论风暴。他静默地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一度被误以为是聋哑人。因为身体瘦弱矮小,他在校园里不断遭受来自同学的霸凌。是书籍陪伴他度过了不太快乐的幼年到青少年时期。

他每天埋头在书本里将近10个小时,三四岁时就已经把将学校和附近图书馆里的藏书全部看完。当十多岁遇到《基地》时,他的人生似乎突然受到了某种感召,而后开始影响他一生的轨迹。

在《基地》里,“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可以根据人群的行为预测未来,他预见了人类未来长达3万年的黑暗时代,便为此制定了一个拯救计划,包括将殖民地送到遥远的星球上,以帮助文明应对不可避免的灾难。

少年时期的马斯克就这样在阿西莫夫构造的科幻世界里,摸索到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使命:“你应该试着采取可能延续人类文明的行动,将黑暗时代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出现黑暗时代,也要减少其存在时间。”

这种对人类未来的悲观预测,却让马斯克开启了一场积极的人生冒险。大学期间,马斯克开始思考哪些问题最可能影响人类未来,最终,他聚焦到了三个领域:互联网、再生能源、太空,将它们作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2018年2月,马斯克的太空事业实现了一个突破: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并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马斯克的再生能源事业代表,送进了太空。猎鹰重型火箭,是自阿波罗时代土星五号火箭以来,人类设计出来的威力最大的火箭。

和特斯拉汽车一起驰骋天际以外的,就有一套微缩版的《基地》三部曲。而此外,马斯克还在车里放进了另外一本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书,《银河系漫游指南》。

从2009年6月注册推特账户以来,到今年6月18日的10年間,马斯克一共发布了11394条推文,平均每天发推5.9条。

本文刊登于《南都周刊》2020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