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
作者 唐皇凤
发表于 2020年7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的质量提升与功能优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功能,有效的社会动员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和资源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实践创新。

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资源,严密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力量共同塑造着我国基层治理的格局和图景,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显著增加。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治理风险,亟需再造基层治理单元,寻求治理重心下移、治理资源整合的有效制度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大组织和制度创新,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在全新的治理情境中实现超大规模社会再组织化和寻求有效治理单元以构建新秩序。自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和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深圳、成都、杭州、武汉、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区)随后推广网格化管理,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扩散。具体而言,网格化管理就是一种融技术创新与组织、制度变革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基础在于将城乡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试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对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重组城乡基层社会,严密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凭借精致化的治理单元划分延伸治理链条、细分管理单元和下沉治理资源,为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一方面,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架构下,增加“网格”这一新的治理层级,明确和细化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的具体职责与基本任务,网格化管理使得治理单元更加细化和优化,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再组织化。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职能部门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和组织市场及社会力量参与到排查消防隐患、治安巡逻、矛盾化解、司法救助、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民生服务工作之中,将多元主体和分散的治理资源在网格这个治理单元中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基层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产。通过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下沉党政资源的同时有效整合市场和社会资源,创新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组织严密性。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基层治理能力。通过细分管理网格,编织出一张密集而精细的基层治理之网,基层社会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通过常规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排查方式,把矛盾、风险、隐患排查置于网格之中,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府的风险治理能力。另外,利用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的信息系统,对网格内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舆情和风险等信息进行全面而动态的掌握,现代技术有机嵌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有利于更好把握治理对象的需求和动态变化。

第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参与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动城乡社区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党员、楼栋长、巷道长、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或其他志愿者,可以有效动员基层治理力量。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