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少做
作者 唐任伍
发表于 2020年7月

一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五花八门,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新变种,贻害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地与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斗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史。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關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这一要求可以说是切中要害、直指命门。

一些党员干部将“领导”和“群众”对立起来,做出了自以为“领导满意”但却让“群众失望”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蠢事”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至上”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因而其为政行事、所作所为,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将“领导”和“群众”对立起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自以为只要领导满意了,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做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蠢事”: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对“领导满意”的理解变了味,甚至过度理解、过度执行、层层加码、矫枉过正。为了满足领导好大喜功的虚荣心,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还在领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比如,不做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情,不做无法形成多大影响的事情,却热衷于做不顾当地资源禀赋和实际能力的事情以及超出当地群众承受能力的事情,盲目施政,发力过猛,表面上是按照领导的意见办,实际上却是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一味迎合领导的偏好。明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污染环境、败坏社会风气,却不提出反对意见,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着“抬桥子”“吹喇叭”,有声有色地吹捧领导的指示正确、做法英明、成效显著。最终结果无疑是领导高兴了、满意了、露脸了,老百姓却被害苦了、受罪了、遭殃了,真正印证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的箴言。

三是个别党员干部察言观色、媚上欺下,将领导的个人爱好、私人见解、只言片语奉为“圣旨”,借贯彻领导指示为名,行谋取私利之实。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揣摩上意、投上所好、唯上所从,大搞表忠站队。其在日常工作和施政过程中,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而是张口某某书记怎么说,闭口某某领导怎么指示,以迎合领导、讨好领导作为干工作、办事情的衡量标尺,满心想着怎样为领导分忧,以求博取领导欢心、赢得领导好感,却不管群众有什么要求、老百姓有什么需要。

四是个别党员干部成为作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的帮凶。比如,个别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让领导“脸上好看”,将本地企业拉到外地签订商业合同“充数”,或者把已经签订的项目甚至开工的项目在招商会上装模作样地再签一遍,“做大”招商数字;在脱贫攻坚中,为了应付检查,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高估甚至乱估贫困户的收入,“急脱贫”“撤摊子”,或者明明脱贫攻坚任务没有完成,为了不给领导“抹黑”,欺骗上级工作组检查;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搞表格抗疫,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层层加压,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无心、无力、无时间真抓实干。还有些党员干部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领导政绩为由,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出现问题不及时改正,伏在办公室不愿到一线,唯上是从、敷衍群众,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却躲着走,或者看到群众冷脸相对、腔调傲慢,门难进事难办。还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造盆景”“堆材料”“演线路”,讨了领导的欢心,却冷了群众的期待。

五是个别党员干部对领导吹吹拍拍、曲意奉承,甚至在自己主管的部门和领域内吹捧上级领导。领导来视察,搞超标准接待,前呼后拥,高接远送。相反,有些声音、意见怕领导听到不高兴,就采取各种办法,不让群众发声和提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推诿扯皮,有些事情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解决不了;不关心群众疾苦,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群众很有意见也很反感,但却敢怒不敢言。

综上所述,一些党员干部自以为的“领导满意”可能并不是领导的初衷和本意,而往往是会错意、表错情、办错事,最终反倒是给领导添乱、让群众寒心。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