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开启用工新时代
作者 张志朋
发表于 2020年7月

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影响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也正冲击着传统的组织结构形态。同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正在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双重叠加下重构。加之人力资本主权时代的强势来袭,个体的价值愈来愈被激活和放大。在这种社会、组织与个体大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雇佣方式、就业结构形态受到冲击,灵活用工方式不胫而走。一方面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重,尤其是互联网等行业近年来的寒冬期,成本的骤增倒逼企业迫切需要降本增效,而大规模裁员仅仅能起降本的作用,裁员的同时效能亦同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越来越规范,出于合规而又能降低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有利于构建政府、用工方和人才个体之间的价值共同体

从政府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灵活用工、推动灵活就业有利于促进人才精准流动、实现人才靶向匹配、有序实现复工复产。政府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如何避免人才的盲目流动、降低基于高流动性带来的高风险性和高成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人才灵活配置、精准配置?解决这个问题,对打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对复苏经济并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而完成全年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至关重要。为此,鼓励和扶持“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灵活用工”可以帮助复工人才实现精准流动,进而精准匹配到用工方,既减少人才盲目流动、又解企业用工之急。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灵活用工产业还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新型用工方式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包、众智、众扶、众筹等新业态的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灵活用工平台为载体、人才个体深度参与、布局合理的灵活用工产业集群体系。

从企业角度来看,积极嫁接灵活用工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人才有效补给。社保改革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让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以及大量离职潮,进而造成技能型人才供给难以合理化。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