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模式的隐忧与突破
作者 王曼
发表于 2020年7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企业生产秩序和人民生活,也使得社会公众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新经济企业如新零售、电商火爆异常,但工作人员短缺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阻碍。“共享员工”将传统实体企业闲置员工输入新经济企业,既能够做到及时止损,更能够打破“用工荒”,是各类型企业的最佳选择。疫情期间,“共享员工”为企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作为应急措施,“共享员工”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但疫情危机后,“共享员工”如何获得长足发展,值得思考和探讨。

“共享员工”在疫情下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自救的创新之举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传统实体企业复工期限延长,企业不仅要承担高额的房租费用,更要负担员工薪酬。一些行业,比如商场影院、洗浴餐饮等,经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长期停工状态下难以维系生存,甚至无法正常开支,亟待寻求止损方式;另一方面,新经济企业销量暴增,人力资源缺口巨大,出现“用工荒”态势,比如网络销售及配送服务激增,企业亟需增加更多员工,但招聘人员却十分困难。在此背景下,“共享员工”应运而生。

“共享员工”将受疫情影响难以复工的企业员工以“共享”方式进行短期人力资源输出,允许员工在短期内自由流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可谓疫情期间企业自救的创新之举。“共享员工”不仅实现了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及时止损,更满足了新经济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让闲置的员工获得额外收入,可谓一举三得。虽然“共享员工”产生于疫情之时,是一种应急举措,但也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如诸多行业存在淡旺季之分,如果能够做到短期内协调员工合理流动,“共享员工”或将成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以长期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共享员工”模式存在的隐忧与风险

当下,“共享员工”既做到为企业止损,又减轻新经济企业的用工压力,更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额外收益,可谓“鲜花掌声满地”。尤其在疫情期间,“共享员工”为减少企业压力、缓解社会负面情绪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临时性举措势必暗藏隐忧,如不加以解决,“共享员工”或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