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奔涌的时代际遇
作者 项久雨
发表于 2020年7月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五四青年节前夕,bilibili网站(简称B站)携手国家一级演员何冰以“前浪”的视角与“后浪”对话,礼赞、鼓励新时代的年轻人。瞬时间,《奔涌吧,“后浪”》在朋友圈现象级刷屏,引发广大网友对“前浪”与“后浪”的大讨论。有人认为“后浪”的青年宣言堪称《中国少年说》的现代版;也有人认为该演讲并没有直面生活的暗面与社会的负面,演讲中的“后浪”是有家底、有资本的“后浪”,是权贵的“后浪”,很多为生活所迫的年轻人对此演讲并未产生共鸣。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后浪”的奔涌?如何让“后浪”实现奔涌?

一直以来,“90后”“95后”“00后”等群体被贴上“斜杠青年”“Z世代”等标签,被认为是“娇滴滴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迷惘的一代”。但是,实践证明,在重大危机时刻,年轻的“后浪”们是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担当大任的。抗疫期间,在全国驰援武汉的4.2万余名医务人员中,“90后”人数达到1.2万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身上闪耀出最可贵的青春光彩和人性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勉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①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年停止了劳动、停止了奋斗、停止了“奔涌”,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失去了活力。

自身、社会、现实:是什么阻碍了“后浪”的“奔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着各种考验和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②新时代的“后浪”们必须要激发奋力向前的生机活力,永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为理想信仰奋斗、为崇高使命奋斗、为美好生活奋斗。部分青年人之所以对B站的演讲无感,是因为他们或没有“后浪”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不管是自身条件还是社会环境,都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奔涌”机会和平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无法有效实现“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或过上了“佛系”生活,做“快乐肥宅”,把担当抛于脑后、把责任卸下肩来、把奋斗束之高阁。

第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后浪”们产生焦虑、迷茫等情绪,动摇了“奔涌”的信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时髦之语。青年们往往具有远大抱负,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他们背负着各种压力,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一,由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社会各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不够通畅,有些人便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奋斗,都赶不上那些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这种无奈感还体现在社会中充斥的“读书无用论”“寒门难出贵子”等论调。同时,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不少简单劳动甚至部分复杂劳动被机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扩大到人与智能机器的竞争。这些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很容易让“后浪”们产生阶层固化的焦虑,从而丧失“奔涌”的信心。其二,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迷茫、焦虑、压力感,让“后浪”们心中无火、眼里无光。当遇到商品经济和网红经济的诱惑、偶像明星的光鲜亮丽扩展至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尤其是心灵毒鸡汤持续贩卖群体焦虑时,青年们就更容易出现价值焦虑、精神荒芜、方向迷茫,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佛系的处世原则让一些“后浪”们丧失了“奔涌”的激情。“‘佛’如一夜春风来”,“都行”“可以”“没关系”的“佛系”三连弥漫于文学作品,充斥于网络空间,浸润于生活工作。“且丧且前行”的佛系文化、“选择不拥有”的生活模式成为一些青年人的风尚标。这些人“佛”得各有千秋,佛系现象值得社会高度关注。一是真心想成佛的无为而活。有些青年人家庭条件优渥,这完全免除了物质匮乏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即使不奋斗、不努力,也可以过上十分舒适的幸福生活,因此其成就欲望降低、奋斗精神丧失、责任担当退却,进而“看淡一切”。二是被迫成佛的无奈之举。之所以有“不关心”“不关注”“不参与”“不付出”的沉默失语,是因为“我关心他,他不关心我”“我关注他,他不在意我”“我参与的事并没有什么作用”“我付出的努力都徒劳无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回报。成为“失声的一代”,实为无奈之下对矛盾的回避和对现实的妥协。三是假意我是佛的自我防御。社会阶层固化使得社会流动愈加艰难,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巨大的社会压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精神焦虑,部分青年人以“随遇而安、不争输赢”的佛系心态构建自我防御机制,对由人生无力感、失意感、挫败感带来的沮丧、懊恼、不满、绝望、辛酸等情绪进行慰藉和自我暗示——“不是我不能,是因为我不愿”。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