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及内在逻辑
作者 彭鹏
发表于 2020年7月

“文化”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文化与政治、经济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即文化与政治、经济紧密交融的同时又独立成为体系,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总和的代名词。那么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实质出发,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对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的自信,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本国、本民族、政党和社会长期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的确信和认同。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文化在不断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凝聚力、引领力和创造力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认可,这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于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断走向“强起来”的文化自信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在面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挑战时,逐步走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力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支撑。对于不断强盛壮大起来的中华民族来说,坚定文化自信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充足的精神依托与智慧保障。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先决条件。能否形成正确、准确的文化认同取决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也就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富足。只有精神文化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时候,人们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深入感知文化所具有的超凡魅力与价值,文化自信也即有了生成的可能。文化自信的生成既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的真实体验和切身感受,也离不开外力的及时引导。这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培养人民群众形成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其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自觉,促使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生成强烈的敬畏感、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