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的文化融合与崛起之路
作者 舒坤尧
发表于 2020年7月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原”被称为是“天下之中”,也被称为是“中州”“中土”。“中原”一词在不同的时期所代指的意义有所不同。2012年国务院在《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批复中规定了“中原经济区”的涵盖范围,因此,关于“中原”的界定可以认为是河南省全境以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安徽北部等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不仅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厚重的道德滋养,还能够引导人民群众追本溯源、不忘历史,充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从而不断“走出去”,开启了一段崛起历程。

中原文化的“文化传承”:根植于中原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中原文化作为生长与发展在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承载了该地域文化中的所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具有深远的根源性、延续性以及辐射性。

中原文化与黄河流域拥有千百年的紧密联系。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便聚集着很多原始部落,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当中,石器、骨器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使用。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得到充分发展,石器已经不再仅仅作为生产工具,还作为饰物使用,除此之外,烧制的陶器也开始出现,经济文化得到初步发展。从夏商周开始,到唐宋时期,历经三千年时光,中原地区建立了大小十多个王朝,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主要发展地区,在文化、技术、生产力等方面遥遥领先。高度的经济繁荣使得建筑、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遗留了下来,如殷墟、唐三彩、宋城遗址、登封少林寺等。

在中原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中,非物质文化涉及文字符号文化、口传文化、技术与工艺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字符号文化主要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史籍、著作等;口传文化指的是以口头方式保存下来的文化类型,如豫剧、民间传说、杂曲小调等;技术、工艺文化则是表演技术、民间杂耍、绝技、武术……这都是中原文化生命力得以提升的根本。

中原文化的“环境生态”:优越自然环境与发达社会经济的交互蕴涵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中典型的地域文化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中原文化的崛起,除了它的丰富内涵之外,还有优质的环境生态。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0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