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高科技
发表于 2020年7月

每到汛期,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和同事们便进入和一场场洪水“赛跑”的模式。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暴雨不断,严峻的防汛形势加大了和洪水比拼的难度。

“我们常说,水雨情监测预报是防汛的‘耳目’和‘参谋’,早一分提供准确的预测预报,为防御洪水抢占先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便能多一分保障。” 刘志雨7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洪水预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刘志雨看来,要提升预测预报精准度,科技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通过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我国洪水预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一场在途的洪水,尽早预判其过境的时间和峰值,对提早部署和防御决策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一直是水情预报人员着力探索的方向之一。

“目前做到精准的‘定点、定时、定量’降雨预报还有一定难度,但降雨数值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刘志雨介绍,近年来通过充分利用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将降雨数值预报结果跟洪水预报进行耦合,实现了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从过去的一天延长到三天左右。

以长江流域洪水预报为例,水情预报人员根据长江流域降雨汇流特点,将长江流域分成多个子流域,将各个子流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面平均雨量预报数据输入洪水预报模型中,通过水文气象紧密结合,有效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

近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水文站,水文工作人员陈冉向记者介绍了第一手水文资料如何监测。他告诉记者,结合实时水位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利用铅鱼进行实时测量,可以及时修订水位流量关系线,为预警预报洪水、多久涨、涨多高提供有效依据。

本文刊登于《科学大观园》2020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