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不应该是某种理论的献祭品
作者 李少威
发表于 2020年8月
李少威常務副主编

日前在贵阳,见了一位好朋友,见面的时候给了我一本刚印出来的专著—《西南大逆转》,这是他潜心五年的心血结晶。

见面的时候他脸色很差,不时想吐。他刚刚结束对黔西北扶贫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回来。“在路上奔波两个月,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把肠胃搞坏了。”

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阶段,像黔西北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是最难啃的骨头,也是最后的贫困堡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黔西北就位处乌蒙山区,我们都知道,长征,就是哪里自然条件恶劣就往哪里去。

朋友说,一到当地,眼泪就扑簌簌掉了下来,这是自其高堂去世后第一次掉泪。“因为我无法想象,人居然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那扶贫的成效如何呢?”“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一直认为试图依靠市场来解决这样的深度贫困问题,不但是缘木求鱼,说是与虎谋皮也不为过。因为市场机制的运转,背后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精神,不但解决不了最后的贫困,而且最后的贫困本身就是它发生作用的结果。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0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