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稳就业的希望
作者 万桥
发表于 2020年8月
7月10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学生计磊在呼和浩特的一家电子材料企业生产线上工作

毕业季刚落幕,招生季接踵而至。全球经济放缓,疫情仍在持续,传统就业市场阴影不散,新兴职业也层出不穷。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以贴近市场需求,“一技之长”见长。政策加码下,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被寄予稳就业的厚望。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要达到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招生人数为483万,在校生人数达1280万。这意味着,今明两年的扩招幅度都在20%左右。

7月10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稳定高职扩招规模,扩招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等倾斜。

“职业教育就业的特点是快,专业设置针对性强,和岗位对口,且用人成本相对较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对记者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用人需求锐减,就业市场尚未完全复苏,以往“吃香”的专业,如学前教育、医护类等出现了招聘迟滞。

疫情之下,互联网经济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就业形势趋向灵活。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电竞解说等获得市场青睐。已有敏锐高职院校,迫不及待开设了相关课程。

高职扩招稳就业

2020年的春天已经过去,800万高校毕业生却没有等来招聘旺季。

“从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达到19.3%,比5月份上升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称今年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

即便是就业优等生高职学生,也难淡定。一名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老师透露,学校高度紧张,已经开了数次“就业动员会”,学生就业率每日更新统计。5月份,个别系的就业率曾不到10%,目前情况有所回暖至。

疫情余波未了,外贸、餐饮、旅游等专业遇冷,文科专业如学前教育、室内设计同为就业困难户。“幼儿园不开门,也没人搞装修。”这名老师无奈地说,年年都说“就业难”,今年才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此前,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大量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被迫取消,未来工作机会或就此错失。

据刘林观察,中小企业是吸纳职校就业的大户,用人需求锐减,二季度已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复工尚未开足马力,毕业生就业仍然承压。

“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刘爱华表示。

从2019年开始,高职扩招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举措被推出。扩招对象不局限于高中、中职毕业生,还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扩招116万人,前述四类“非传统生源”约有52万人。

“每天咨询高职报考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小一点的15岁,大一点的50多岁。”某高职教育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社会人士 “就业压力大”“渴望自我增值”,希望通过高职教育提升技能。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邹农俭曾针对江苏省农民工情况进行过问卷调查,样本量约为2000份。调查结果发现,近六成的受访农民工进入劳动市场前,没有经过职业或岗位技能培训,拥有高级技能证书的人仅占5.6%。

高职招生自主权较大,考核门槛较低。2019年5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主要评价方式;对于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类考生,可免予 “文化素质”考试。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0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