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闭馆背后有祸心
作者 杨学义
发表于 2020年8月
2020年7月27日,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
7月24日,多名美国执法人员使用破门工具,强行进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

2020年7月27日上午10时,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

随着外交部发布这一消息,中方完成了对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的必要反制。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一个评价 :从正门进入,光明正大!

美方7月21日突然单方面挑起事端,要求中方72小时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举世哗然。这不仅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中美领事馆条约有关规定,蓄意破坏中美关系,还让世界看到美国一些无耻政客偷鸡摸狗、暗箭伤人的嘴脸。

在这次闭馆事件中,闹得最欢的当属迈克·蓬佩奥。7月20日至22日,这位以“我们撒谎、欺骗、偷窃”为荣的美国国务卿,出访欧洲并利用一切机会发表对华污蔑和诋毁。23日,他一回美国就赶到尼克松总统图书馆这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地方,发表了一篇对华充满极度恶意、缺乏基本常识的演讲。演讲中,他对中国从内政到外交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并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对立起来。他还狂妄地宣告尼克松总统近50年前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

有人称蓬佩奥的这个演讲为“新冷战檄文”,也有人将之称为“新铁幕演说”。《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几位美国问题专家,他们纷纷痛斥蓬佩奥。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郭长林说:“蓬佩奥给人这样的感觉 :把中美多年建立起来的关系和秩序搞乱,无论谁当选下一任总统,都要面对美中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烂摊子,从而为他自己2024年竞选总统铺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说 :“蓬佩奥的演讲完全是在收割个人的政治利益。他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不惜动用一切资源,非常冷酷地计算干这一票能具体收割多少利益。这个人是没有下限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情怀啊、 节操啊,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参赞的马燕生说: “以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政客,为了一己私利,对中国进行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

谎言一:美国的政策,重振了中国失败的经济

多家媒体称蓬佩奥很可能竞选2024年美国总统。他当过兵,毕业于西点军校,有利于得到军方支持。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是一名银行高管,和有“章鱼”之称的科赫家族关系密切,而科赫家族不仅曾给蓬佩奥的公司注资,还在他过往的从政之路上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

蓬佩奥已开始找人评估竞选堪萨斯州参议员的可能性,并和多位“金主”明确表达意向,而他要的捐赠额度远远超过竞选参议员的需求。去年7月,曾有记者问他是否有意竞选美国总统,他回答 :“如果我能做好这个转变,为了美国,没有什么是我不会考虑的。”

蓬佩奥的这次演讲,也被指责为越俎代庖。他说,尼克松寻求“更为自由、安全”的世界,正是尼克松历史性的北京之行,开启了“我们的接触战略”。他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张开双臂,但所谓“自由与开放的社会”却被利用了。他甚至说 :“我们的政策,还有其他自由国家的政策,重振了中国失败的经济,看到的却是北京反咬喂食给它的国际之手。”这些说辞不仅完美诠释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肆意表达着对中国自身发展努力的漠视,好像中国的发展完全是拜美国所赐。

蓬佩奥的这些话让人费解 :他好歹也是堂堂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今后还想竞选美国总统,但肚子里的学识,难道连个高中生都比不上?

沈逸 :人有一种习惯,当初做过的事,在若干年之后回过头去看,往往能从中总结出某种“深意”,但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诸葛亮。就说所谓的尼克松“對华接触战略”,他当时跑到中国来,就已经系统全面地思考过所谓对华接触战略吗?这其实是后人在论述美国对华战略时,重新进行的追溯。回望1949年到1972年,中美基本上处于事实上的隔绝状态,尼克松访华以后,才开始了友好接触。当时美国人心里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吗?

尼克松访华缓和美中关系,是为了解决美国自身非常功利的需求,即在美国面临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用最低成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解决当时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 :第一是从越南战场抽身,第二是更加有效地对抗苏联。

美国对华接触,不是对中国的恩赐和施舍,不是基于善意给予中国的礼物,只是基于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全面考量和现实计算所做出的一个战略选择。从中美关系后续的发展看,美国政府的这种功利主义计算表现无遗,一个侧证就是,中美关系从1972年解冻,却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除了双方遇到一些国内政治因素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美方一侧。接替尼克松的福特认为现状已经足够,中美接近已经“足够”改变苏联在很多问题上的态度与选择,以至于后来外交圈流传着一句话,“华盛顿踩着北京的肩膀往莫斯科跑”。到了卡特时代,1979年1月,中美建交,当年12月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战略价值再次凸显,推动中美关系迈入新阶段。

从尼克松政府到现在,美国对华政策有一点从来没变过: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无需否认的一点是,美国经常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和主观倾向,对中国形成非常典型的错误解读。比如,一段时间内,美国人误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这是中国人要主动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后让自己变得像西方国家一样,所以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一段对华蜜月期。

但是,中美关系从不是玫瑰色的 :胡娜事件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甚至是带有对中国羞辱色彩的小动作没有停止过 ;对台湾军售那种直接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美国也基本是想做就做 ;至于美国中情局在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政治风波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和所谓理想化的中美关系,或者中美蜜月,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0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