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小镇的中文学校做志愿服务
作者 菊子
发表于 2020年8月
早些年来美国的留学生,曾经将孩子们送到台湾人开办的中文学校,但那里教的是繁体中文,难学也不实用。渐渐地就有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开始创办中文学校。

不知不覺,我在波士顿住过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居住的时间。和大都会比,郊区小镇生活内容简单、节奏缓慢。我表面上是个忙人,实际上是懒惰闲散之人,镇里或华人社区的日常事务参与不多。不过,毕竟是长期居民,算起来,这些年倒也做过一些事情,而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志愿服务。

我们来这里居住,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都是“逐水草而居”——冲着这里的学校而来。镇里的主要开支就是学校,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主要是围绕学校。公立学校的家长会参与各种有关活动,包括文体和各种家长会等。不过,我这里说的不是公立学校,而是校外的学校,对华人来说,就是中文学校。

中文学校的趣味教学

早些年来美国的留学生,曾经将孩子们送到台湾人开办的中文学校,但那里教的是繁体中文,难学不说,也很不实用。渐渐地就有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开始创办中文学校,先是三五家凑在一起互相教孩子,慢慢地,随着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第2代中的适龄儿童一茬一茬长起来,等到我们的时候,附近的中文学校已经初具规模,教授1-9年级的中文,还有囊括音乐、体育、健身等各种侧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了。

送孩子来这里上学的,大部分是我们这样的第1代移民华人。除我们之外,还有已经好几代在这里的华人,有从中国领养了孩子的家庭,还有其他族裔的家庭,这些家庭和中国没有特殊联系,就是纯粹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感兴趣。家里完全没有中文环境、父母都不会中文的,另开一类课程CSL(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与此对应,志愿服务人员里也有背景各不相同的人,我们中文学校里有几个比较著名的非华人面孔,有从中国领养了2个女儿的妈妈维吉尼亚,还有退休人士狄克,他们在中文学校各项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一般华人家长。

我们的中文教学不成功,没有坚守父母和孩子不说英文的原则,孩子中文基础很差。自己教根本不行,就送到中文学校。有些老师很有经验,将趣味和教学结合起来,加上他们的小朋友也都在那里,所以还勉强坚持下来。我知道他们在班上属于后进生,肯定惹老师头疼。说是“老师”,其实任课的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家长们,各有各的工作和其他责任义务,于是我对他们一直心存感激。感激之余亦觉内疚,于是,我家老二开始上中文学校幼儿园那一年,我便决定随着他,去给他那个班里的老师当助教。

美国幼儿园作业不多,但学中文嘛,也不能没有。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做,有的要拿回家做,涂涂颜色,画画圈圈,大人是一定要帮忙的。

说是助教,其实学生只是5岁的幼儿园孩子,可以想见,我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助”。中文学校每星期1次,每次3个小时,其中中文课有2节,每节50分钟。对5岁的孩子来说,这2节课也不容易,要离开父母,和一群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坐在租来的教室里,趴在大孩子们用的课桌上。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0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