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开放之路能不能走通?
作者 许冰清
发表于 2020年8月

1997

开始锂电子电池业务

1997年,手机电池还是一个没有统一标准,可以拆卸下来放到充电器上充电的部件。锂电池也不是电子产品里的核心部件。但比亚迪以此起家,一步步赶上了汽车业转型的大潮。

2001

成为摩托罗拉手机电池供应商

比亚迪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手机锂电池供应商,在手机锂电池上积累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有现金储备,为它后来进入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乃至自己造车打下了基础。

2003

进入汽车业

和当时许多进入汽车业的民营公司一样,比亚迪是收购了一家拥有资质的汽车工厂秦川汽车,从而拥有了进入汽车公司的入场券。当时是汽车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前夜,比亚迪驶入了一条快速道。

2005

比亚迪首款燃油车F3上市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比亚迪的首款车型是燃油车。它基本就是对丰田花冠的模仿(所谓的“逆向开发”),即使在本土汽车品牌之中,F3也远算不上先进。但在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期间,它仍然热卖。

2006

比亚迪首款纯电车F3e上市

在F3的基础之上,依靠当时已有的电池技术,比亚迪已经推出了纯电动车。在40km/h匀速行驶的状态下,它的续航里程也不過300km。这款车没有多少销量,但却成功树立了比亚迪“电动车先驱”的地位。

2007

比亚迪电子分拆上市

比亚迪起家时的手机业务,在2007年就已经分拆上市。至今,比亚迪也是中国重要的手机零部件供应商,当然相比汽车行业,这部分业务的想象空间就没有那么大了。

2010

比亚迪与戴姆勒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

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在电动车领域可以说起了大早赶了晚集—2010年,特斯拉Model S才刚刚问世。但是,双方合作的产物腾势汽车没有获得市场认可。至今比亚迪还在承受合资公司带来的亏损。

2016

比亚迪进入轨道交通领域

比亚迪在交通领域的尝试很广泛。它研发了轨道交通车厢,并且声称为此研发了自动驾驶系统。在汽车领域,它还开发了纯电动大巴。但这些业务在比亚迪整个业绩中的占比很小。

2017

比亚迪的汽车零部件开始对外销售

这一年,比亚迪官方宣布,将打开自己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对外销售,而不再只供应比亚迪的车型。按照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的说法,“只有开放,才能繁荣”。这家起家于深圳的公司应该深知这一点。

2018

比亚迪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

2018年,比亚迪就和长安达成了动力电池的合作协议,并且规划了10GWh的产能,这是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开放方面的较早尝试。不过两年过去了,这个项目还没有看到显著成 果。

2019

比亚迪宣布将拆分动力电池业务

想要在动力电池市场获得技术优势,需要花很多钱研发,比亚迪投入了这么多,如果只是为自己规模不大的整车业务提供零部件,那的确有些浪费。所以动力电池的向外扩张是必然,而独立能让它更方便地和外人做生意。

2013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并不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技术,但在成本和安全性上有一定优势。接下来,比亚迪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一技术应用到一款或几款热门车型上。这一技术能否真的获得市场青睐,决定了比亚迪的开放战略是否成功。

2014

比亚迪与丰田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

根据公开消息,双方将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纯电动车,首款车型不晚于2025年上市,届时将挂丰田车标。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有望应用在新车型上。某种程度上,刀片电池的开放之路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和丰田的合资公司。

比亚迪半导体公司成立

比亚迪半导体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电动车上的核心零部件IGBT。它是一个半导体模组,用在电机上,简而言之,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驱动系统的CPU。这项业务的领先者是英飞凌,随着电动车普及,比亚迪有机会获得更多客户。

充沛流动性带来的证券市场狂欢,滋润了两家汽车公司,让它们的市值迅速膨胀为“第一”。

一家是特斯拉,6月11日,它的市值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0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