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谎言
作者 崔鹏
发表于 2020年8月

投资者有办法鉴别出那些千变万化的骗子吗?

说实话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浑水的卡森·布洛克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先于那些投资银行和煞有介事的投资引导大咖发现了瑞幸咖啡的骗局。不过据说他为此雇佣了92名全职员工和1418名兼职员工,对瑞幸620家门店进行监控,并记录了流量—总共花费大概上千万美元。

也许布洛克能通过做空瑞幸的股票把那些花销赚回来。但可以肯定,这种布局普通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如果识破骗局这么贵,那还是让骗子骗我吧。

有其他更便宜、更簡单的做法吗?数学家和行为学家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来试试下面这个。

先来个故事。大约一百年前,美国纽约有个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叫弗兰克·本福特。有一次工作中本福特要用到对数。在当时还没有计算器,要知道对数值就得到图书馆用对数表来查。

你还记得高中时数学老师带着大家查的对数表吗?本福特要用的也就是那个。他在查表的时候有一个发现,这种小册子前边的页已经被使用者翻得很旧了,后边的页却和新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本福特对这种现象有个假设,就是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各个数字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这个好奇,他对能接触到的数字做了普查,结果还是挺惊人的。

本福特发现对数表前边页码被用旧的速度远大于后边页码的原因是,生活中遇到的以1和2开头的数字远多于以8和9开头的数字。

经过几位数学家对本福特发现的填补,他们总结出、以1到9开头的数字,在生活中所占比例分别是:30.1%、17.6%、12.5%、9.7%、7.9%、6.7%、5.8%、5.1%、4.6%。

这个规律被命名为“本福特定律”。

但是,说了半天,这个定律对鉴别骗子有什么用呢?

有挺大的用呢。

你可以用这个定律的逆否命题,来判断别人是不是在骗你—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别人提供给你的一大堆数字,它们的首位数的所占比例分配和本福特定律所说的相差很大,那么这些数字可能就是人为编出来的。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0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