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溪地人
作者 朱英豪
发表于 2020年8月
希尔顿酒店的海滩和廊桥
玩耍的孩子
希尔顿酒店的海滩和廊桥

前言

1768年4月6日,当法国探险家安东尼·布干维尔的船队驶入大溪地僻静的峡湾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发现大溪地的行为,为法国文学界两个巨擘之家的一场争论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这里的人们没有工业社会的精神压力,没有被金钱欲望玷污的观念,每天的日常生活除了简单的食物,就是唱歌跳舞、追逐异性,或者无所事事的悠闲。虽然没有现代文明的产品和思想,但是,海岛上的居民比欧洲人更加快乐。大溪地人的微笑、健美的体魄、没有野兽横行的天堂岛屿,以及精神上的富足生活,让以卢梭为代表的“高贵的野蛮人”,暂时击败了伏尔泰为首所倡导的“高贵的圣哲”。

长矛勇士

69岁的Marama Henere手握长矛,皮肤黝黑,布满纹身的身体健硕有力。从Tikehau岛专程坐两个小时的飞机,跑到帕皮提来参加投掷长矛比赛。

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布干维尔所描述的“优美的体魄”。在大批西方人来到大溪地之前,无论男女,这里的人都以袒露自己的身体为美,纹身就是他们的衣服。高更的画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旁证。这些人的身材,看起来比当时卢梭用来论证自己理论的美洲“印第安红人”显得更健美,“闪耀着夏日的光芒”。

投掷长矛是古代部落战争延续下来的一个传统。组织者在一个宽阔空地离地10米的高处支起一个不大不小的干椰子壳,投掷长矛的选手在距离椰子壳10米远的地方射出长矛,扎中椰子壳最多的人得胜。

在冷兵器时代,土著人拿长矛猎取动物、和其他部族人厮杀。如今,靶子从过去被俘首领的脑袋,换成了椰子壳。当我看到几十杆长矛从那些光着膀子的精壮男人手中如骤雨般射出时,可以想象,当年那些俘虏的头颅该是什么下场。

老人在小岛上打小种植椰树营生,几十年如一日。椰子是大溪地人的宝贝。树干可以盖房子,果实内的椰汁可以喝,肉晾干卖给工厂榨油、制成本地知名的莫诺依精油,而椰壳可以供男人们娱乐。一百多年前,第一批中国劳工因为大溪地缺少挖椰肉、种棉花的劳力,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加盟补缺。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0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