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
作者 叶望春
发表于 2020年8月
某银行的智能银行网点应用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营业厅的前台由智能机器人坐镇。图/视觉中国

2020年是新基建大年,除了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的相关布局也紧锣密鼓展开。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统筹安排的新经济运行必需的基本建设,着眼于高新科技在经济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布局。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新基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其根本在“新科技”。在新基建所含的七大类别建设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尤为引人关注,再加上被国家发改委新近纳入新基建范畴的区块链,这三大技术构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石,同时也是被重点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技术。

只有将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解决长期制约金融发展的痼疾,推动普惠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才能将金融新基建的能量持续释放,本文将通过实践案例,解答金融新基建的价值。

解决金融行业几大难题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加码下,金融服务向线上化、实时化、便捷化、智能化升级,逐步融入实体经济场景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借助新基建有望解决传统金融的诸多难题,更全面、更丰富、更高效、更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新基建助力金融资源无缝融入实体经济场景,解决部分脱离实体经济的难题。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然而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成本持续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资源没有充分流向实体领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如何才能将金融资源精准注入实体经济中?这在传统金融业中,由于金融和实体两张皮的情况,较难解决,而金融新基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局。

借助金融科技可以搭建面向供应链、贸易、电商等各类实体场景平台,链接金融机构、生产制造企业、商贸物流网络等实体经济各交易环节,让金融服务与实体交易无缝融合对接,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置于新型的智慧金融平台,从而确保金融资源可以更好地深入实体经济的业务场景,精准把控资金走向,确保资金真正支持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任难。

区块链因其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数据安全性、可信任性,能将相互之间不信任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实现信任机制的传递。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保证链上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区块链进行多方信息共享,可以打破由于传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小企业信用自证难问题,让政府、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更好认清中小企业信用。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多诚信经营的优质企业可以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通过整合多方大数据,打破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数据孤岛,构建智能生态圈。

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意愿低,关键还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数据,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判。而金融新基建通过大数据技术搭建社会信用体系,整合政府、企業、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数据,进行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储存和分析,拓宽数据来源和分析基础,覆盖更多数据维度。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0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