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整得好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者 竹几
发表于 2020年8月
电影《狼狈》中的女主,拥有惊人的美貌,但并非天生丽质,而是全身整形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回了趟家。某个出门吃饭的悠闲傍晚,妈妈盯着我的脸问:“要不要去拉个双眼皮?”

我淡然地接话:“割就算了,但是有点想去给肿眼皮抽个脂,听说是个小手术,简单。”

谁料这回合竟没结束,我妈说道:“听说这个好像会反弹,你还是去医院先咨询一下吧。”末了,她还感叹,应该在今年过年前做个手术的,错过了疫情这么好的恢复期。

我妈显然在整容方面,比我研究得更透彻。

不得不说,“颜值即正义”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在成功的手术下变得漂亮自信的脸蛋儿们,让原本对整容怀有偏见的长辈都逃不过“真香定律”,想要怂恿自己的下一代,甚至是自己去实践。

修补残缺

“整容改变命运”已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和身材的优秀,使得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从我高中同学到职场同事,几乎每一个阶段的社交圈中,都有对自己外貌下过手的人。

比如,我的学生时代的好朋友,如今研究生未毕业,金句乃是—“被说丑,靠心理调节根本不行,不如去整容”。

这位朋友热衷于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类整形项目,功课做得格外全面。像是激光磨皮,号称一次5000元,3次以上才有效果,她已经预约了。

而她的眼睛和鼻子原本计划在今年动刀,无奈碰上疫情,别说医院,连校门都出不去,改造计划才被迫搁浅。

整容这件事,可以说已经不稀奇。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完成的整形总次数增长了5.4%。其中,18岁以下的人整鼻子比较多,19~34岁的人则是隆胸、吸脂和鼻整形项目的主力军。

虽然整容这事儿越来越普遍,但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个颇具恐怖色彩的行为。

公认的整形美容手术源头,来自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当时,印度人把“削鼻”作为刑罚的一种,那些不忠的妻子、做错事的奴隶,搞不好就“被”没了鼻子。但这严重影响了美观,于是就出现了鼻子再造术。

而真正让整形手术风靡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工业革命。因为,战争和工伤事故让人容貌受损的不计其数。一战期间,一位医生用伤兵身体部位其他皮肤,移植做了全面的整容手术,拉开了现代整形手术之幕。

整容,长期以来,与其说是为了追求美,不如说主要还是为了修补残缺。因此,“只有身体有缺陷的人才需要整容”的概念,也长久存在于人们心中。

即使到了21世纪,整容在人们心里还是颇具负面色彩的存在。

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那些整容的网红,拥有尖下巴、高山根(指鼻子)、欧式双眼皮,加上来路不明的填充物以及修图软件的辅助,人脸比例极度不和谐,塑胶感溢出屏幕。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0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