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更美的风景 vivo X50系列升华影像境界
发表于 2020年8月

正好半年过去了,vivo本尊也该又一次大动作了。虽然此刻5G战端已经完全展开,但从去年年底X30系列发布到现在,除了针对目标市场的Z6和S6,以及作为“小改升级款”身份出征的NEX3S,vivo的战意“并不强烈”。至少相对几家友商而言的确如此。当然,这么说也不算太客观,毕竟iQOO可没闲着,短短数月就已经推出三款特点鲜明的机型,稳稳踩准市场走向,叫好也叫座。但毕竟年已过半,vivo该拿出杀招了。从逻辑上推断,vivo其中一件“镇山之宝”就是X系列,既然之前已经留足了几个月的时间让X30系列完成5G先发使命,那现在就该X50系列顺理成章地站到前台接棒了。

本来,vivo的X机型一直坚持春秋两季发布,但去年X30系列破了这个传统,也顺带着让后续的X50系列成为了“初夏明星”。也好,反正总要有核心机型来顶住每个消费热点时期,vivo现在走势强劲,动作也理应保持“谨慎的大胆”。说到底,还是看产品本身的实力,不然一切都是流云空谈。

说到产品实力,当初X30系列不仅首发了Exynos 980来传递vivo与Samsung和亲密合作信号,更在影像拍摄方面塑造了一片属于vivo的新领域。或者说,“长变焦”手机虽不是vivo独享概念,但玩出“用望远镜发现远方的美”之格调,X30Pro还是功不可没。那么这次X50系列会被vivo赋予怎样的时代特质呢?显然,除了vivo一贯坚持的“产业融合协作”与“筑牢5G战线”这两大立身之本,雅致的美学设计与更加专业的影像体验是X50系列极力打造的核心命题。甚至可以被理解为:vivo X50系列要做的,就是让大众忘掉那些性能参数过剩的噱头,把心思放在真正发现生活中更美的细节这件事上。

对了,一直在强调“vivo X50系列”,那么系列自然有多款选择。本篇我们主要围绕“大杯”的vivo X50 Pro来谈,毕竟它是在手机领域把微云台技术商用化的首作,而标准版的X50,在文中合适的地方会连带谈到。至于“传说中的超大杯”X50 Pro+嘛,等发布之后我们会另起一篇来聊。

要欢乐,就抖起来

半个月前,在被“网络曝光”紧急却温柔地辟谣之后,只过了短短一天vivo就官宣了X50系列的发布日期,而与此官宣同时呈现给世人的,就是超感光微云台技术,哦对,得加上“量产化”这个前缀。可以说,这套目的在于解决拍摄稳定性的新技术,是vivo X50 Pro的重要卖点,也是我们开始今天话题的切入点,更是“铭刻更美风景”的主题呼应点。

我们知道,随着VLOG视频和超长焦手机镜头的快速兴起,防抖技术成了手机摄影急需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在OIS光学防抖、EIS电子防抖和各种AI算法的加持下,视频拍摄和长焦防抖的用户依旧不够理想,很多头部品牌都在此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作为代表厂商之一,vivo自然也不会落于人后。这套超感光微云台技术是不是未来更多旗舰机的标配,现在还结论过早,但它作为一种已然成熟的方案,是值得我们细谈的。

说到这个“微云台”,就得先说说APEX2020这台概念机。“遥想公瑾当年”……玩概念机估计谁也玩不过诺基亚,因为诺基亚的概念机从来都没有商用过,哪怕把概念机上的部分技术与设计商用都没有出现过。从本质上来讲概念机是要为商用化服务的,概念机代表着一个品牌对于未来智能手机领域的理解和探索,纯玩票性质的概念机的确意义不大。幸好,vivo从第一部APEX开始,就坚持了要把“概念落实到现实”,并且这个过程非常快。

比如,2018年初代APEX概念机横空出世,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弹出式前置摄像头,同年6月vivo NEX第一代就让弹出式摄像头得以商用,至今这个设计还是主流玩法;2019年vivo APEX第二代概念机发布,它的瀑布屏在同年9月的vivo NEX3上也实现了全球首发商用。时间到了2020年,vivo APEX2020的最大亮点即连续物理光学变焦和“鸡头般稳定”的拍摄微云台也成功在X50系列首发商用。

其实,vivo影像团队在2019年5月就首次提出“给主摄增加微型云台防抖机构”的“微云台”方案,将手机防抖从“双轴平面防抖”推向“立体防抖”时代。不过严格来说,与vivo APEX2020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长焦潜望镜头的vivo X50配备量产版超感光微云台技术,不只是为手机拍照探索新的技术方向,更是切切实实的市场化黑科技。“能买得到的科技,才叫科技”。

要知道,目前业内最本源的防抖技术就是以OIS光学防抖为主,可自2007年首款OIS光学防抖手机LG Viewty公布至今,防抖技术本身始终难以有新突破。从理论技术来说,现在超感光微云台技术是将一个微云台结构巧妙地嵌入手机主摄组件中,能够实现多个方向光学防抖,最大程度保留画面的完整度和曝光性能。这个防抖的终极目的(或者说最常见应用领域),就是提升手机的夜拍性能。

说起来很简单,但上面那句“结构巧妙地嵌入手机主摄组件中”的结果,本身就充滿了技术感。

首先,常见的OIS光学防抖,普遍使用的是音圈电机配滚珠悬架方案(除了华为与OPPO的部分机型),然而这种防抖此前在体积、驱动力以及响应时间上没法得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微云台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更高档次的“OIS”,其内部构造非常复杂精密。由于整体的内部空间非常小,因此结构难度大,vivo最终采用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堆叠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堆叠由限位机构、双滚珠悬架、镜头、音圈马达、双S型FPC排线(后面单独聊几句)、T-FPC、磁动力框架以及保护盖构成。所以,其整体面积约为普通主摄镜头平均占版面积的5倍、潜望式摄像头3.2倍。其中,我们在vivo X50镜头工作时能看到它的主摄在进行X轴和Y轴的灵动转动,就是基于“双滚珠悬架”结构。

其次,为满足新结构和微云台的加工难度,vivo在材料公差管控均推升到新标准。仅在磁动框架内,材料公差就比行业普遍的±0.05mm提升了近一倍;而多角度立体设计的弹片也加大制造的工艺难度与加工精度。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微云台的防抖角度达到了正负3°以上,可防抖的范围面积是传统光学防抖产品的约3.2倍。

再者,X50 Pro搭载的微云台突破了大多数OIS防抖 “平面移动”的限定,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X轴、Y轴”的双向运动,还能实现围绕两轴的转动,形成YAW和PITCH轴向的运动,实现更多纬度的“立体防抖”。防抖角度由传统OIS防抖的正负1°以上提升至正负3°以上,可防抖的范围面积是传统光学防抖产品的约3.2倍。无论是录制视频,还是拍摄照片,都可以呈现更出色的防抖效果。软件调校方面,则主要利用智能运动追焦功能。

最后,如前文所述,为削减FPC排线的阻力对镜头模组转动角度的影响,vivo的研发团队创新地采用S型FPC排线,其厚度仅为0.07mm,再次突破行业加工精度;同时采用中间挖槽、折叠结构,经过试产上百次的模具制作,使云台防抖计算更为精准。

以上种种,算是用非常简明扼要的话语来描述了vivo这套微云台组件了。如前文所述,我们要用更直观的方式来“感知”它的话,那就看看X50主摄镜头在工作时“转眼珠”的动作吧。

我们认为,微云台组件的配置,与传统的OIS光学防抖完全属于两个有代差的概念。从实际成像效果看,前者的确有更好的出片率。唯一需要注意的,应该就是更大的能耗。

本文刊登于《新潮电子》2020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