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向中国造隐形冠军学习!
作者 杨光
发表于 2021年3月

没有比在2021年伊始,来关注、研究、学习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更合适的时点了。

因为,我们刚刚走过了2019年和2020年。

这绝不是小朋友学数数。过去两年,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梦魇。但也正因此,我们才得以在迷乱纷飞后,开始正本清源:终究,企业存亡,国家安危,靠的还是硬实力,凭的还是真本事。但只要回归正道,最终我们会因祸得福。

2019年,中美商战阴云翻滚。这一年,我们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主,为曹德旺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一句“只要真想活就一定能活”而热泪共振。这一年,我们举国又在高速成长了20年后,猛然掂量出了自己依然有限的真实斤两。之前中兴的停摆与低头,之后华为的承压与备胎,让我们的主流,终于开始从过去十年消费互联网以模式至上、靠PPT狂奔的泡沫中梦醒:终究,到真正掰腕亮剑的时候,那些蒙眼造梦的传说都是百无一用的浮云,而有用的还是真才实干。这一年,中国企业激烈争论了20年的“贸工技”与“技工贸”,终于无可争议地画上了休止符。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这一年,雪上加霜。不只是外贸企业,所有人和大批企业都是平生第一次对“活”字有了切身的体验。不论个人还是企业,第一次齐刷刷觉得“活”这个字这么重要,这么迫切,这么焦虑,乃至于绝望……“活”,包括死活的活,也包括干活的活,和生活的活——诚如鱼与渔。确实,在过去30年,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必要为“活”本身认真操心,我们关心的都是高大上的“发展”和“幸福”,并为拥有支撑它们的“活力”而无比自豪。但2019-2020年,我们真顾不上了,“先有活儿干再说”。活力、活儿和活命,正在撕裂而纠结。这一年,咫尺天涯中问候一句“还活着”,成了一种老板发自肺腑的庆幸,一种企业忐忑不安的自聊。

那么,生死一线下,又有哪些企业,在这两年的惊涛骇浪、雪冻冰封中,居然元气不伤,甚至反而逆势成长呢?现实证明,还真不是业大债多的500强,也不是迷信通吃的独角兽,而是那些独占鳌头的隐形冠军!

任何价值,都需要在严酷的环境历练中,才能检验真正的成色。所以,只有走过2019和2020,到了2021,我们才能更加看清和悟透成为和拥有隐形冠军,对企业,对产业,对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德国制造无惧全球风暴?

说起“隐形冠军”,依然有一些朋友感到陌生。这个名字本身,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如雷贯耳。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不强悍,不长久。“隐形冠军”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基于德国中小企业的独有特征提出并著书。但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隐形冠军”才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因为那时人们发现,全球唯一几乎毫发未损的经济体,就是德国。而德国能够不惧风浪,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大批隐形冠军。

所谓“隐形冠军”,就是指这样一类企业——他们营业规模不很大,但是在一个细分行业里凭借长期聚焦的主业专注,扎实领先的核心技术,而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足够的行业话语权。中国制造长期的痛点:标准与价格,恰恰正是他們的优势。因此说,他们是冠军。但又因为他们只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注定他们经营规模较难做大,而这些细分市场又往往在工业产业链的中上游,且这些企业更关注长期价值,因而大多不慕上市和鲜有炒作,导致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因此说,他们又隐形。

一言蔽之,隐形冠军,就是那些“不为人知”却“无处不在”且“不可替代”的顶尖中小企业!

而在德国,属于这种类型并且占到“全球细分市场第一”的世界级隐形冠军——有2000多家。因为坐拥这样的强悍集群,以及基于此的自足生态,德国经济体才能够不断滋养着诸如西门子、宝马、巴斯夫等显形且长青的工业巨无霸,也才能承受哪怕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浪与衰退的冲击而屹立泰然,也才能成为特朗普这类单边沙文主义者因“卡不了脖子”而无从威吓的极个别。

本文刊登于《中外管理》2020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