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鹰窗业甘当“偏执狂”,只为一扇窗
作者 任慧媛
发表于 2021年3月
森鹰二期“被动式”办公楼,让消耗大量能源的空调和暖气“不再必需”
森鹰二期“被动式”办公楼,让消耗大量能源的空调和暖气“不再必需”

和房屋以及房门不同,窗户是自然界原先没有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特有的奢侈。诚如钱钟书所说:因为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又因为有了窗,我们不必出去。

因此,窗户是一座房子的点睛之笔——它是房子与自然最富生机与灵动的交互之处。也所以,我们总会说:上帝关上一扇门,总是不忘打开一扇窗。

但与此同时,房子里一半的能耗也会从窗户中悄悄溜掉,它是一座建筑中能源损耗最大的“漏洞”。

为了堵住这个“洞口”,森鹰窗业孜孜以求了20余年。

与常规功能的窗户注定截然不同,森鹰踏上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殊途——用窗户代替空调。

一场数年难遇的暴雪,让2020年的冰城哈尔滨“雪上加霜”,天寒地冻。然而冰天雪地中一处4万平方米的工厂内却春意盎然,舒适宜人。此处不是暖气屋,也不是空调房,而是森鹰建造的世界最大“被动式”工厂。

何谓“被动式”?简单来说就是借着太阳能、人体和机器设备发热等被动能源保持室内恒温恒湿恒氧,让消耗大量能源的空调和暖气“不再必需”。而被动式工厂的成功运行,也恰恰证明了森鹰的窗品。

森鹰从起步就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做铝窗、不做塑窗、不做门,要做不一样的木窗——铝包木窗

这扇窗,是“无中生有”的冒险,是“舍我其谁”的引领。剑走偏锋中,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偏执,但自古至今,似乎只有“偏执狂”才能完成真正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隐形冠军企业最重要的一个特质。

自1998年创立,森鹰从起初的年销售700万元做到了如今近10个亿的量级。即便业绩喜人,又即便在由《中外管理》发起主办的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上榜上有名,为何森鹰窗业董事长边书平还会说:“前10年我不懂管理,后10年我不懂营销和用人”?这位“偏执狂”又是如何引领森鹰一步步走上“隐冠”之路的?

创业:从“官儿迷”转为“财迷”

思考森鹰门窗的现在,需要追溯它的过去,在森鹰门窗的发展历程里,边书平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人物。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边书平都认为,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进入了窗产业——因为他没有想到这个行业如此艰辛。如果不是转行经商,现在的边书平应该是一位研究学问搞调研的大学教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在少年边书平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经商之前他的一门心思全都在读书上。1981年高考,边书平与同济大学失之交臂,被第二志愿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并于4年之后考取了本校的管理学硕士,毕业后留在本校做起助教。这个时候的边书平都还是一个时刻想着“学而优则仕”的“官儿迷”。

直到有一天,偶然间一个朋友说起,有个电子产品散热片可以做,一年能赚10万。而边书平当时做助教的每月工资是110元,10万元相当于他每月工资的75倍!于是瞬间“开窍”的边书平,当即决定弃文从商。所谓士农工商,边书平从首位的“官儿迷”一下子变成了末位的“财迷”。

边书平选择放弃“房子”,留下“窗户”,因为这样更有意义!

说干就干,边书平拼凑了“3141”:借了3万块钱,租了1个民房,雇了4个工人、1个工程师——小工厂就此开业。转型成为生意人之后的边书平,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一个人背起背包就去全国跑业务,常常沿着一座城市的电子一条街,一走就是一天,挨家挨户的谈,一座城市往往需要来来回回的跑上多次,跑完了上海跑西安,跑完了西安跑成都,很快就把散热片的零售业务布局做起来了。到了1993年,散热片的年销售额已达到200多万。

之后,又赶上政府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开始建楼堂馆所,这个时候,边书平看准了机会,从散热片制造转向了工程领域,一连开了几个工程公司,其中涉及到中央空调的安装、消防设备、给水设备以及房间内饰装修等等,几乎串起了工程业的大半个链条,规模也提了上來,当时已经可以达到1个亿的年销售额,边书平的生意做得可谓是风生水起。

转型:关上几扇门,打开一扇窗

从1988年到1998年,短短10年时间,生意越做越大,边书平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体重飙升,一检查,30岁的身体,60岁的心脏。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为了赚钱而赚钱,工作缺失了理想,人生失去了意义。”不甘于此的边书平当即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做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品牌。

1998年去德国做交流,一个偶然的机会,边书平发现当地的窗户不同于国内的铝合金窗和塑钢窗,不仅精致漂亮,密封与隔音性能还特别好,无论是在外观还是性能上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当即,这种“木窗外面还包着铝”的窗户令边书平一见钟情,他没有考虑成本、工艺情况和投资额度,只想着让中国人的房子也用上这种精美的窗户。

1998年9月25日,“森鹰”窗厂诞生了。

供圖 森鹰

但真正进入其中,边书平才发现这是一个如此繁杂的行业,要技术没技术,要原料没原料,再加上毫无经验,又一时找不得德国的合作伙伴。第一樘窗生产出来是比较糟糕的,除了五金是德国进口的,其他材料全都是国产的,整体质量根本没有达到标准,边书平并不满意,但他不服输,执意要生产出他心目中的那扇窗户。既然材料不合格那就自己生产,而自己生产原料就需要建厂房,买设备,建仓库,但这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于是只能加大投入。

当时边书平手中有4000多万现金,窗厂初期投入了1000万,在加大投入时又投了3000万,等于手里的现金全都押了进去。这个时候,周围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认为边书平把所赚的钱全都祸害了,这么贵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其实,在做森鹰窗厂的同时边书平还做了一个小型的房地产项目,到底是做房地产还是做窗户,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他回忆说,站在这个岔路口他不是没有过犹豫。

但边书平知道,一心不可二用,要想突破,必须得学会放弃。况且几乎是全部身家都押在了窗厂,想做房地产也是没钱可投了,用他的话说,一头扎进去再也没有机会回头。于是他选择放弃“房子”,留下“窗户”。

虽然如今的森鹰在中国铝包木窗产业被誉为第一品牌,在世界窗厂里也算有一份名头,但如果只是为了能赚钱,房地产项目当然远胜过做窗户。如果这么衡量的话,边书平似乎并没有做最正确的选择。

但边书平却觉得,如果当时选择了房地产,赚的可能比现在多得多,但风险也比现在大得多。而做窗产业不仅更加务实、更具价值和意义,等于也是帮他“避险”了。

就这样,边书平的商业生涯从此被锁定在了窗产业。

业务变得相对简单了,生产线就更加集中了,流程的改进和完善也更加精准,曾经一个小小的改动就为森鹰省下了上百万元

既无聚焦,也无定位的懵懂10年

当时中国的门窗产业是塑钢门窗和铝合金门窗的天下,森鹰选择另辟蹊径,从起步就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做铝窗、不做塑窗、不做门,要做不一样的木窗——铝包木窗。

选择做一项从无到有的行业,注定是不容易的,毕竟引导消费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边书平坦言,虽然确定了要做木窗,但是从1999年到2008,这前10年做得真是懵懵懂懂,举步维艰。当时,边书平早上7点钟上班,半夜12点才下班,围绕流程管理、技术标准、品牌宣传、招工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反复研究,十分吃力。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走了弯路。边书平虽然定下了“三不”原则,看起来很聚焦,但是产品线到最后却涵盖了各种风格的产品。

原来,在此期间边书平为了要实现心中的木窗梦,遍访各国去取经,从德式木窗起步,相继引进了意式、美式、澳式等各类风格的木窗系统。心存高远的他想把全世界和木头有关的窗产品全都拿来,汇集到他的木窗博物馆里。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木窗生产设备不一样,用的材料有差异,工艺方式也不同,这便增加了物料种类的采购和管理难度,售后服务也无法全面到位。这时候边书平才发现做木窗博物馆根本就是错误的。

公司发展的前10年,营收从700万做到1.7个亿,平均复合增长率是35.57%,看起来增长的挺快,但在边书平看来,这是既无聚焦,也无定位的10年,利润不高,现金流也不好 ,森鹰的日子并不好过。

边书平一度陷入了迷茫,没有头绪,没有退路,感到心力交瘁,直到他接触到到了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学习,受到很大启发。他开始思考,一提到森鹰,大家能联想到什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具有明显特性的企业?最终他总结出俩字:聚焦!而不是什么都做。

区区两个字,却直接决定了森鹰的下一个10年,是发生重大变革的10年。

近八年来,森鹰先后参与了90多个被动式建筑项目,用窗量近4 0万平方米,占据了中国被动式房屋使用木窗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为何“疯狂”做减法?

聚焦就意味着要砍掉旁枝末节做减法,从何砍起?2010年的一场德国学习之旅让一切变得明朗,这对于森鹰的聚焦战略来说也是具有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边书平带领团队前去参加德国纽伦堡的门窗国际博览会。没想到,这是一场让边书平收获巨大的博览会,只因为他注意到了其中一个细节——所有来参会的窗厂全都标上了传热系数值≤0.8。要知道,以前的标准中传热系数值≤1.4就已经算是很优秀了,此数值越小,说明保温性能越好。边书平记得参加上一届门窗博览会,也就是2008年时,传热系数值都还是1.4的标准。短短两年时间,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并且几乎每个展位都推出了被动式窗户。他连连感叹:这个行业要变天了!

边书平对于会上这一细节变化的反应是准确的。在2009年召开的關于约束温室气体排放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此次会议对于德国2010年纽伦堡的门窗博览会产生了直接影响,大家开始急剧转向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

当时,边书平就立刻意识到,今天的欧洲就是明日的中国。

心中有了主意之后,边书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2010年,森鹰的年销售额做到了3.7个亿,其中木铝复合窗销售了2.2亿元,铝包木窗只销售了1.5亿元。木铝复合窗占了55%的营收,属于业务量的大头,但边书平却决定砍掉木铝复合窗产品线,也砍掉除德式木窗之外的所有其他产品线。原因是,这些产品线很难做成超级节能环保的产品。这是边书平继放弃房地产工程业务该做窗户之后的又一次放弃,他在一步一步地对准焦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节能环保的定位思路与某些现代营销学的逻辑是相悖的。

本文刊登于《中外管理》2020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