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朋友圈里的打工人,都在学街舞
作者 李放鹿
发表于 2021年10月

以前一说健身,标配就是全套运动装备、一眼望去各类器材应有尽有的健身房大厅,以及一张极大概率只会使用一次的会员年卡。

而如今,朋友圈里规规矩矩去健身房的人越来越少。

他们看重“有趣”甚于健身目的,从大而全的健身房,流向了小而精的街舞班、攀岩馆、拳击馆、击剑馆。

1.“我不是去健身,是去合法打人”

前两年健身房遍地开花的时候,“健身”二字是最让社畜又爱又恨的东西。

27岁的木木就是这股健身泡沫的亲历者,她办过年卡,试过跳绳、跑步,还在家里买了一辆动感单车放在家里。

无一例外,都是三分钟热度。

直到后来被同事拉着去了泰拳馆,第一次打靶的时候她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教练跟她说:“你就把我当作你老板,踢我。”

木木瞬间就来劲了。

泰拳课比一般健身房还贵,但木木觉得特别值。

上班上得一身火气,回家拎着拳套就会往拳馆冲:“去打人泄火。”

对她来说,以往的运动方式,跑步跳操什么的,都只是单纯地折磨自己;而泰拳让她感受到了反击别人的快乐。

至于打拳的运动强度有多大、减重塑性效率有多高,反而成了这个过程中得来的意外收获。

带她入坑的那位同事,揍人的欲望没这么强烈,她一开始练拳是想要学习防身技巧。看多了独居生活不安全的新闻,总觉得千防万防,最有用的还是武力值够高。

拳馆里抱着这种心态来的姑娘挺多,尽管大家都知道,在外面跟人动手的概率其实很小很小,但“练拳本身就给人安全感”。

这种非典型的健身项目,在城市青年人群中越来越流行。

本文刊登于《意林》2021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