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红木,谁来替补?
作者 奕文
发表于 2021年11月
2019年11月11日,英國爱丁堡,黄花梨和大理石座椅。估价为1万至1.5万英镑

当人们走进高档家具商场,眼光扫到所谓“红木家具”时,很容易既被高昂的价格惊到,又被不明所以的名称、叫法搅糊涂。一句“水太深”,往往是打退堂鼓的托词。

水其实有深有浅。对于福建仙游、浙江东阳、广东中山的专业厂家来说,红木家具现时的利润率并不高;之所以叫价偏高,除了想用“收藏”理由唬住消费者,还因为常见的很多红木原木的确“越用越少”,尽管不断有新木种替补,但其木质可谓每况愈下。

不同于一般的濒危植物很多是受生态环境变迁影响,历数百年长成的红木原木的濒危,直接源于人类无尽的消费欲望。从深山老林来到贵胄之家,红木的物品价值是体现了,但对于所属的物种来说,却可能是灭顶之灾。

幸而,拯救濒危红木的法律、公约和技术都已出现。当代人也不愿再步明清古人把海南黄花梨和印度小叶紫檀采购得快要绝种的后尘。

海南黄花梨标本

海黄成为传说

富起来的部分中国人,对古典红木家具情有独钟。不过,2000年制定红木“国标”时所列的33种优质硬木中,超过半数先后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管制名录,其中巴西黑黄檀原则上被禁止交易,另外17种可有条件地交易。

作为广义红木中的极品,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就属于这17种可有条件交易的红木之一。只是就稀罕程度而言,海南黄花梨与同被列入这17种之一的刺猬紫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西非产的刺猬紫檀,属于入门级的红木,市场存量很大,一张床卖一万元都正常。而海黄分散在印度、泰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尽管没有绝种,但因产量极少,基本退出了现货家具商场;民间交易的多是小料、边角料,在拍卖行流通的也多是些明清流传下来的老家具,一把御用交椅甚至能拍出近7000万元的天价。

在海南的黎族地区,海黄树种本身很容易存活,但生长异常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心材,再大一些的可能要上千年。

海黄家具价格被炒上天,除了木材稀有以及作为文物的收藏价值外,还因为该木料确实天赋异禀。海黄心材具有细腻美丽的质地、醇厚生津的降香味、穿越时光的坚固韧性和耐腐蚀性,是各种异形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海黄还是一味传统中药,多用于跌打损伤和冠心病的止血镇痛。现代研究发现,它的锯末浸泡在水中,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海黄也因此被称为“降压木”。

早在明末清初,海黄就曾因过度采伐而青黄不接。尔后,清朝因宫廷崇尚紫色,转而大量应用主产于南洋和印度的小叶紫檀;到乾隆朝时,从南洋进口的酸枝木,又开始大量替代黄花梨和紫檀,尤其在江南富贵之家,产于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的大红酸枝很受欢迎。在这数百年里,中国70%的海黄家具出口到国外。

而到了20世纪上半叶,国家一度禁止采伐海黄,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以作为药材买卖。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1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