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微苦”是怎样的人生滋味
作者 张学昕
发表于 2021年11月

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鲁敏无疑是一位有相当辨识度的作家,她喜欢将叙事引向人性、精神、灵魂的深处。她的很多作品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书写,写他们生活的困窘,写他们精神的逼仄、暗疾和压抑的情境。这样的书写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数量可观。近年来,许多作家在书写底层的俗世人生时,常常以批判的视角去注视他们的周遭,似乎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来自外部世界,归结于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种种案例。社会也被描述成生命个体存在的对立面,甚至将个人苦难视为指责社会的利器。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工、乡村与城市皆成为二律背反的两极,由此去阐释一切生命、存在、命运的窘困、卑微与不幸。而与这种“向外看”的视角不同,鲁敏的目光是“向内”的,“内敛”地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本身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些个体的肉体和灵魂深处去探究导致其不幸的根源。如同一位医术纯熟的大夫,鲁敏的手术刀使用得精准到位,直抵病灶,让读者在血淋淋的脏器中看到导致不幸的根源。所以,鲁敏“热衷”于“疾病叙事”,她笔下的人物总是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生理或心理疾病,她总是试图通过疾病的症状,去诊查、勘探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真谛。

短篇小说《味甘微苦》,无疑是《暗疾》《墙上的父亲》主题的延续和深入拓展,它再一次向我们展示出鲁敏“疾病叙事”的独有魅力。可以说,就整个文本而言,疾病不仅是文本叙述动力,也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原点。小说开篇即以疾病切入。徐雷和金文相识在病房,“都是急性阑尾炎,同病,又同龄,自然就近了”。手术后,他们“彼此帮忙数针脚。到针脚长到皮肉里,模糊不清了,他们还在见面,并共同探索起身体上别的部位。直至结婚,直至生下小雷,直至像许多夫妇那样,没有了浓烈的感情,当然,他们还没有阑尾”。显然,在这里“没有阑尾”是他们婚姻的一种隐喻。阑尾尽管是身体可有可无的器官,但是没有了阑尾,依然意味着身体的残缺。徐雷和金文的婚姻是残缺身体的结合,他们没有感受过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精神之恋,他们的情感始于残缺的肉体,是一种“同病相怜”,而这“病”也在悄无声息中潜伏了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暗疾”。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