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作者 陈涓
发表于 2021年11月

2021年3月的北京,温和的阳光,铺洒了满城的春色,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我再次和著名作家老鬼在这儿相遇,接受他向汨罗市图书馆捐赠的母亲杨沫藏书780余册。已是古稀之年的老鬼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我还清楚地记得15年前拨通老鬼电话时的忐忑,清楚地记得15年来彼此由陌生时的小心翼翼,到初识时的寒暄客套,再到忘年之交的恬淡从容。杨沫的《青春之歌》曾经滋润哺育了一代代迷茫而无助的青年,让他们有了奋斗的方向和抗争的勇气。杨沫先生或许不会想到,她这个从小由于缺少母爱而性格特别叛逆的幼子会因为这部经典的作品,与她早已远离的故乡结下不解之缘;杨沫先生或许更不会想到,在她的故乡汨罗,会有那么一群人,为打造一片专属于她的阅读净土、为竖起那一座仰望的丰碑,心心念念,虽艰辛而无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果不是这15年来的坚持,我就无法意识到榜样会蕴藏着如此无穷的力量。她会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的光,看似微弱却永恒;她会在你激奋时,给你鞭策的力,看似轻巧却绵长。

年幼时观看电影《青春之歌》,我号啕大哭,林道静被捕入狱、遭受敌人酷刑,是最触动我的瞬间。年少时阅读小说《青春之歌》,我如痴如醉,林道静对革命的满腔热忱,让我有了忠诚和奉献的概念。重读《青春之歌》,坚决不做男人的附庸、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林道静,让我开始了对命运和价值的思索。我开始对杨沫产生浓厚的好奇,究竟是怎样兰心蕙质的女子,能如此细腻而传神地描绘出我见犹怜却时时给人力量和鼓舞的林道静?

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有关杨沫的所有资料,阅读有关杨沫的所有文字。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