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用工整治
作者 王红茹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每天穿梭在车流中不停地为我们送外卖的外卖骑手,竟然没有缴纳社保?这不仅引起了广大网民们的关注,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

数据显示,2020年,包括外卖、网约车、货拉拉等平台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者约为7800万人,这解决了不少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但是,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外卖骑手与外卖平台的劳务纠纷,暴露出平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难以得到保障。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首要条件是要与用人单位确认劳动关系,但是,在 “互联网+劳动”时代下,该如何界定互联网平台与平台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学术界以及社会争论的焦点所在。

互联网平台形成大量无劳动保障人群

2020年12月21日,山西一名“饿了么”骑手韩某某在送单途中猝死。韩某某家属在追究其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时,被饿了么告知:他平时是通过蜂鸟众包接单的,与平台并无劳务雇佣关系,平台愿给家属提供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其他则以保险公司理赔为主。

为韩某某提供保险的是太平洋保险。蜂鸟众包平台会在骑手每天接第一单时,自动扣除3元的保险费。按照保险协议规定,韩某某猝死身故的保险赔偿金额仅为3万元。

北京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例。公开信息显示,在北京从事全职外卖配送工作的邵某某,从2017年10月起成为饿了么专送骑手。2019年4月的一个深夜,邵某某送完最后一单,当他骑着电动车在路边溜达、等待12点后台审批下班时,一辆打着远光灯的大货车迎面驶来。随后,邵某某掉进了路前方的大坑,造成全身重伤。

在委托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法律援助后,邵某某打赢了北京的劳动仲裁,成功与站点所属的迪亚斯公司确认了劳动关系。但是一周后,邵某某却接到了迪亚斯公司在其注册地重庆对其提起诉讼的消息。

诉讼地点变更后,诉讼结果也发生了改变。迪亚斯公司在重庆开庭时曾称,自己已将相关配送业务外包给太昌公司,而且邵某某的工资一直由太昌公司发放,起诉对象应是太昌,迪亚斯公司和饿了么均拒絕承担责任。

由于找不到用人单位,劳动者受伤两年多,法律程序走了一年多。对此,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公开表示,整个过程中,饿了么平台没有对众多的劳动者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有任何意见,提出赔钱可以,但不想签任何字,只想拿钱签保密协议,把案子解决掉。

韩某某和邵某某的艰难处境,是千万个外卖骑手的缩影。近日,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一份长达57页、包含1907件有效判决数据的《外卖平台用工模式法律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揭示了过去10年间,外卖平台用工模式发生的既复杂又快速的演变。

《报告》指出,通过用工模式改变,外卖平台成功地将骑手所带来的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向外剥离、层层区隔,通过一系列表面的法律安排以及配合其中的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和灵活用工平台,将骑手的劳动关系一步步打碎,从而将其悄然推向权益保障的边缘。如今,外卖平台和配送商、众包服务公司的法律隔离效果显著,外卖平台的认劳率基本控制在1%以内。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