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杨海崧
作者 李源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杨海崧。南京人,生于1973年,歌手、音乐制作人。上世纪90年代,曾先后组建乐队“西”、 P.K.14,担任P.K.14主唱,后创立 “兵马司唱片”并担任主理人。发行专辑《上楼就往左拐》《谁谁谁和谁谁谁》《1984》《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

第一次听杨海崧唱歌的人,一定会感到有种怪诞的力量扑面而来。他半唱半白,在音调上下游走,吊高的嗓门,颤抖着呼喊出每一句歌词,怎么听都有种舞台剧里才有的神经质。

作为另类摇滚乐队 P.K.14 的主唱、资深唱片制作人、兵马司唱片主理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杨海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手法,成为新世纪北京独立音乐场景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用摇滚乐说话

杨海崧最近看了贾樟柯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有一个片段让他感同身受:作家余华回忆自己高中时的阅读经历,因为“文革”,当时手里的书净是些没头没尾的残本,于是他尝试自行续写结尾,阴差阳错成就了文学创作的初体验。

杨海崧是南京人,生于1973年。最为敏感内向的青春期,恰好撞上中国社会激烈变革的年代,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在他内心激发了很多感受,只是不知如何表达,那种苦闷好像余华手里没有结尾的小说。“那时就努力去寻找一种说话的方式,用音乐也好,用文字也好。”杨海崧回忆道。20岁那年,他第一次听唐朝乐队,并不觉得好,吵吵闹闹的。过一段时间再听、再读歌词,忽然有了被击中的感觉。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摇滚乐”,之后,摇滚乐顺理成章地成了他“说话的方式”。

1995年,杨海崧组建了第一支乐队“西”并担任鼓手,他形容这个乐队“没经验、没技术,完全是冲动”;1996年,他又组建了另一支朋克乐队,一年后便告解散。也是在那几年,他选择退学,离開了机械专业,在乐声中开启了一条偏离既定轨道的人生路线。今天回想起来,他似乎从未在不舒服的事情上浪费过半点时间。

在两段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1997年,杨海崧在南京成立P.K.14乐队,乐队名是个文字游戏,取“青春公共王国”的英文缩写之意。P.K.14是他认真思考的产物,他想要做些不一样的东西,无论词曲、演唱还是器乐演奏,都在试图摆脱原始冲动、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进化。一开始,乐队没有排练室,就在防空洞里排练,后来有了一个小院,排练就挪到了那里,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论哲学、诗歌、电影,乐此不疲。

P.K.14乐队的专辑《谁谁谁和谁谁谁》《1984》《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999年,P.K.14到北京演出,摩登天空的沈黎晖看了现场,觉得“这支乐队挺好”,就跟他们签了支单曲,P.K.14就此留在北京。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1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