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力与国际象棋
作者 邓军
发表于 2021年11月

二0二0年下半年,Netflix 推出一部以国际象棋为主题的热播剧《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 ),该剧塑造了一个过关斩将,打破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象棋局势,夺得世界冠军的天才少女形象。这部剧在中国拥趸甚多,当然也有人批评这不过是一部大女主的爽剧,充满女权主义者的意淫。无论如何,这部剧的女性视角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国际象棋长期由男性主宰,甚至存在一种共识,即女性不适合国际象棋。据二0一五年五月统计,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国际象棋选手中,只有两名女性;一千四百七十九位国际大师中,仅有三十一位女性〔参见哈娜·莎克(Hana Schank)《为什么顶尖女棋手数量这么少?》〕。在二0二一年一月的最新排名中,世界排名前一百的棋手中仅一名是女性。

然而,回到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战斗力最强的却是“王后”这枚女性棋子,它可以横冲直撞、自由行走。何以一个为男性创造的军事游戏,拥有最大战力的却是一位女性棋子?何以女性棋子最具战斗力的国际象棋,却缺少女性棋手?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研究所(ClaymanInstitute)的资深学者玛里琳·亚洛姆(Marilyn Yalom)《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一书,即探讨“王后”这个女性棋子如何在中世纪欧洲产生,以及如何从一个懦弱无能的棋子变成最强大的棋子。这本书不仅有助于了解中世纪女性与权力的关系,同时也将有助于了解女性在国际象棋里消失与复归的历史过程。

一般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公元五世纪印度的古象棋恰图兰卡(Catura ga),是一种双人或四人对弈的游戏。它有六种不同的棋子和六十四个棋盘方格,棋子包括一“王”(King)、一“士”(Counselor)、两“象”(Elephant)、两“马”(Knight)、两“车”(Rook)、八“兵”(Pawn),象征古印度象兵、骑兵、车兵和步兵四个兵种。其中,人物棋子皆为男性。可以说,从一开始,古印度象棋就是男人的游戏。公元六世纪,古印度象棋传到波斯,仅做了细微的调整,“士”这个棋子被换成伊斯兰王国的顾问大臣“维齐尔”(Vizire),走法不变。八世纪,随着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国际象棋被阿拉伯人带到欧洲。约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王后”(Queen)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维齐尔”,直至十三世纪完全取而代之。起初,“王后”的走法与“维齐尔”一致,每次只能斜走一格,棋力与“兵”一样弱;到一四九七年,“王后”被正式认为是国际象棋里最强大的棋子,可以横直斜走,且格数不限。简言之,国际象棋传到欧洲三百多年后,“王后”这枚女性棋子登场;又过了将近五百年的时间,“王后”才成为棋力最强的棋子。将这两个节点及其原因讲清楚,是《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一书的目标。

玛里琳认为“王后”这枚棋子之所以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出现,与欧洲中世纪的新型政治有关,即国王、王后与教会的权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王后”棋子出现的公元十世纪八十年代,摄政皇后的统治一度成为西欧政治的主流。玛里琳以神圣罗马帝国作为例证。在历史上,德国的王后很少参与政事,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九一二至九七三)的王后阿德尔海德一开始便参与政事。奥托一世在世时,阿德尔海德就被称为“Consors Regni”(摄政王后),意味着和丈夫分享帝国权力。其子奥托二世(九五五至九八三)登位后,阿德尔海德继续执政,直到奥托二世的皇后狄奥法诺将其驱逐,自己成为摄政王后。九八三年,年仅二十八岁的奥托二世去世,狄奥法诺击退对手掌握权力,并自称“威严的皇帝”,将摄政王后的权力推向顶峰。九九一年,狄奥法诺去世,阿德尔海德再次卷土重来,以摄政王太后的名义辅佐奥托三世(九八0至一00二),直至其成年。无独有偶,同一时期洛林公国女公爵比阿特丽斯为其儿子摄政,英国的埃尔特雷德二世在母亲监护下执政。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