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
发表于 2021年11月

“这件作品非常巧妙:看起来像地毯,实际上是一系列手工制作的混凝土砖。直线和圆形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图案,颜色可变,但内涵一致。该设计植根于东方的禅宗哲学,渴望用有形的、完整的符号来捕捉时空关系。这种全新的抽象装饰字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参考,但又充满了熟悉的暗示和含义。”见南花凭借“Zenen”系列摘得第19届EDIDA國际设计大奖(ELLEDECORATION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最佳地面装饰设计”,成为继设计共和之后,第二个站在EDIDA大奖舞台上的中国设计品牌。

EDIDA颁奖晚会在我们的官方合作伙伴MGallery Hotel Collection的支持下如期举行。全球25个《ELLE DECORATION》版本的主编共同颁发了14个重磅奖项,从一盏灯的设计到家具和艺术品的选择,再到对光线和房间比例的研究,设计师们用设计的语言解读对世界的责任、文化和愿景。

从事这个行业多年,一直在和美物美宅打交道,有时候也会想究竟“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恰好有本书,名为《何为良好生活》,以伦理、伦理学、价值、实践、知行关系、道德等角度作为切入点,阐释他对生活的理解,“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人最大的需要变成是去消费,好像是在报复没人需要自己的那份失落……幸福与快乐的语义不同,比较起快乐,幸福与eudaimonia或良好生活的意思接近得多……良好生活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eudaimonia则更多与品格、灵性、有所作为相连。尼采早就指出,在古希腊人那里,良好生活与行动不可分离,因此包含我们曾经谈到过的phronesis,实践活动中的明慧”。他站在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人的立场上,从伦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认为“良好生活,首先从品性、识见、有所作为着眼来看待生活”。

个见解,在某种意义上,2021年的米兰设计周似乎给予了回应:植物占据地球85%的生物量,人类的生存与幸福与之息息相关,2021米兰设计周期间,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试图将生物学与美学、农学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对话,让人们聆听到“绿色的心跳”;RossanaOrlandi笃信生活关乎做事与展示,并执着地坚持着“Ro Guiltless塑料”计划,自2018年以来,她不断邀请设计师、品牌和年轻才俊参与到变废为宝的行动中,鼓励他们使用再生材料,并借助各种推广手段向世人展示回收塑料的美好。今年,她扩充了废弃物的范围,几乎所有类型的回收材料一一展现在科技博物馆的“废物大厅”里。她相信,每个人都需对未来担负起责任,在教育、认知和行动过程中注入可持续性、责任性和情感性的概念,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社会的良性进化;雕塑家出道的荷兰设计师Sabine Marcelis坦言设计界的每一位从业者都应意识到我们不能永无止尽地重复创造,所有新的生产都应围绕新的需求,或者改进现有产品,生产过剩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件不可持续的行为,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资源紧缺、原材料涨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而,她呼吁“做得更少,做得更好!”;在新冠大流行的反思中,Philippe Starck感到人类未来将面临诸如气候变化、经济衰退等巨大的威胁,他呼吁更广泛地运用2D和3D胶合板、有机塑料等材料,并继续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制造,长期目标则是“去物质化”,他坚信人类生产中最智能的部分是由去物质化驱动的……

时隔两年半,米兰设计周在“Supersalone”的呼唤声中重磅归来。经过疫情的洗礼,“家”重新成为感官体验的焦点,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健康社交、与大自然重构联系的重要性。站在传统与创新、自然与技术的十字路口,设计界将走向何处?设计师们又将如何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演变和渴望创新的需求?本期《ELLE DECORATION家居廊》专题策划《米兰设计周·回归》特别邀请了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创意总监和企业家们,来分享他们对设计世界走向和未来生活的新观点、新思路。希望你在这个阅读的当下,在受益于他们的见解的同时,也能思考一下在物质之上,何为良好生活?

陈嘉映说“我们有一点品格,有一点灵性,但远没有强大到单靠品格和灵性获得幸福的程度,我们还想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过上好日子”,而这个“好”,哪怕是为家里挑选一件“好”物,恰恰也承载着你对“何为良好生活”的理解吧。期望这一期会为你带来启发。

祝 秋安!

本文刊登于《家居廊》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