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城”出海拼品牌
作者 敖瑾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概念图片

亚马逊刀具卖家何印青走进百年刀城索林根时,被几代人坚持做一把好刀的百余年小厂工匠精神打动。德国索林根在中世纪时就以制做刀剑著称,“双立人”等国际顶级刀具品牌诞生于此,何印青不自觉地处处与中国的刀剪之城阳江做比较。

广东阳江,一座不起眼的粤西滨海小城,远离广深,安静地落在大湾区都市区辐射范围之外。尽管一面临海,但大陆文明才是这里文化观念塑造的主流。祖祖辈辈的人们守着传承已久的制刀工艺,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少去想象汹涌海浪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2012年,在深圳做跨境电商的年轻人何印青,带着新的创业计划,驱车4小时来到阳江,寻找一把好刀。

一把品牌刀的刺激

最先遇到的是工厂老板们怀疑的神情。

何印青想在一个叫亚马逊的美国电商平台上,向全球消费者销售自创品牌的刀具。工厂老板们没听过亚马逊,听何印青说能在亚马逊平台上把产品卖给海外的家庭和厨师,还能卖很高销量时,他们判断:“这个年轻人肯定在吹牛。”

阳江工厂老板们更熟悉传统的外贸模式,有了成熟产品,贴牌后就直接卖出去了,还没听说过要专门针对海外市场去开发一款品牌刀。

何印青回忆,在2006年他入行时,深圳绝大多数跨境电商团队,都还没有品牌的概念。依托特区政策和华强北这条强大的供应链,最早的跨境电商向外出口低价的消费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没有品牌,样式都是照着国际大牌抄的,侵权行为泛滥,唯一的市场优势就是价格低廉。

时间长了,何印青意识到,这种模式没有可持续性。

“靠信息差赚差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90年代从香港倒卖电视机到内地能发财,但这种做法很早就已经行不通了,只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生意要想长久做下去,产品必须有技术含量,有创新,有品牌价值。”

出于这种对长期主义的思考,2012年,何印青决定换一个品类,从头开始做他认为的“有技术、有创新、有品牌”的跨境电商。

何印青一直对中国没有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耿耿于怀。欧洲国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很多人口不足中国一个市,但却造就了很多全球知名的品牌。从各个品类来看,中国目前仍然还是缺乏国际品牌的。工厂老板的成本思维排在品质之前,“这个理念定位就错了”。

阳江距离深圳300公里,有着悠久的刀具生產历史。全国五金刀剪生产企业有半数在阳江,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秘书长何计友介绍,刀剪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

何印青请工厂老板吃饭喝酒。最终,他们在酒桌上谈拢了这次合作,2000把刀,35天交齐货。

这批中国传统样式的木柄刀一上架就卖爆了。2万单,10万单,中间不足半年。做了二三十年的工厂老板没见过这么快速做大订单量,他们开始打听亚马逊。

何印青公司的刀具品牌在亚马逊上售价与双立人比肩,一把切肉刀40美元,一套刀数百美元,高价品牌刀在欧美市场的畅销,在刀城阳江老板们中间又卷起一波新的刺激。

本文刊登于《南都周刊》2021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