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不想“如你所愿”
作者 杜倩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有比家族聚会更让人厌烦的东西吗?”“有,家族群。”这是一名网友发布在微博上的肺腑之言。

社交媒体时代的家族群,让年轻人在熟人社交面前无所遁形。被渔网般嘈杂的亲戚社交套牢,年轻人不再如鱼得水——身体离开了故乡,精神却继续被家族束缚。

权力、地位、财富的角斗场

2017年秋天,刚毕业的王晔为了求职,独自踏上从吉林开往北京的动车。送行的母亲眼里满是不舍与担忧,不停地叮嘱:“北京是大城市,凡事要以自己为重。”

然而,4年后,王晔因为连续几次错过家族群里几位亲戚的生日祝福,而且没有为表弟、表妹的跳舞视频和书法作品及时点“赞”,被母亲扣上不知感恩、不孝、不合群的帽子。面对母亲严厉的质问,王晔一气之下退出家族群,结果母女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随后她被母亲拉黑。3个月以来,母女俩再没说过一句话。

王晔认为,家族看似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圈,其实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角斗场。而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族群,其成员通常涵盖几代人,各个家庭之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等。因此,戴着血缘面具的家族群,依然是一个缩小版的现实社会,“话语权”往往掌握在那几个称得上光耀门楣的人手中——强者趾高气扬,弱者黯然神伤。

王晔的家境,在整个家族群里只能算是正在力争中游。父母是踏踏实实的务工者,工资收入仅能满足家庭日常开销,没有存款。王晔在北京从事房产销售工作,每天穿着正装、踩着高跟鞋,带着客户走街串巷看楼盘,这些辛劳在她母亲看来,都没有“亲戚们会怎么想”来得重要。

前几年,母亲身体状况不好,经常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很多次都是舅舅开车接送母亲,并支付了母亲在医院的费用。所以,母亲认为,及时在群里回应消息是对亲戚感恩的表现。而王晔认为,感恩应该存在心里,仅仅几句流于表面的点“赞”没有任何意义。

回想起母亲挂断电话之前的最后一句怒吼:“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王晔感叹,比起她作奸犯科,违背母亲的意愿仿佛更容易导致母女间关系的疏离。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像参天大树一样,土里埋着的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因此,将亲戚——尤其是直系亲属——彻底排除在生活之外,并不容易。美国精神病学家默里·鲍恩创造的“情感切断”这一术语,可以用来形容王晔与母亲之间的这种关系:人们通过减少或完全切断与父母的联系,来处理与父母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1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