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逻辑理路
作者 吴雷鸣
发表于 2021年11月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精神是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发展而孕育、构建的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繁荣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精神的弘扬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诸多创造性阐释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当前,我们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更需要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向前發展。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构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逻辑理路,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其核心理念和时代价值,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建党精神为逻辑起点,在100年的时间维度中,横向构筑了一系列以重要时间、重要地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命名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最终构筑起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征的精神谱系。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侮,面对千年巨变,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生,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1928年,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在此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先烈们用鲜血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以顽强意志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战,构筑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出大批以张思德、刘胡兰、白求恩等为代表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纵观这一时期,一系列革命精神扎下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根,我们党依靠这些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更需要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保家卫国和帮助朝鲜人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构筑了抗美援朝精神。为了加快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石油工人打响了大庆石油会战,构筑了大庆精神;为了突破帝国主义的战略封锁,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研发出“两弹一星”,构筑了“两弹一星”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以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其精神谱系的主旋律是涵养爱国奉献的奋斗精神,极大提振了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5次蝉联世界冠军,形成了女排精神。1998年,一场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干部群众与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1年3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