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外链的亮光
作者 覃毅 杨松 曹彦君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我的老花镜店里,有很多来购物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支付宝,但有微信。”一名淘宝特价版的店铺运营称,期待近期平台接入微信支付。

9月中旬,工信部官宣专项整治行动,要求解除屏蔽网址链接,一个月来,互联网平台小心翼翼地试探互联互通的边界。阿里的多款App已接入微信支付,腾讯也在微信中有条件地解除淘宝、抖音等外部链接限制。

饱受大平台割裂之苦的中小企业,已畅想互通后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名淘特商家告诉《21CBR》记者,很多订单因为没有微信支付,以前被迫转到拼多多,接入微信支付之后,生意方便很多。

平台之间的“墙”也仅凿下几块砖,但是,中小企业业主已从透出的亮光,看出些许希望。

割裂的流量

流量割裂之困,中小电商敏感度高,感触最深。

“站内流量稀缺,我们在外部‘种草’,站外流量占据很大一部分。”李正是一名日用品的线上卖家,他告诉《21CBR》记者,其管理的部分淘宝店铺中,有九成流量来自小红书、快手等站外平台。

他想引入站外流量,并不容易。不只大平台间的外链频遭多重限制,今年8月,小红书也关闭了带货笔记中的商品外链权限。

李正不得不选择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绕过种种限制为店铺导流。

高昂的流量采购成本,最终转嫁给终端用户。据他透露,给到第三方的佣金,在价格占比中高达35%。

“所有大型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生态内,有一个完整的闭环。”互联网运营专家、创业者金璞说。

于中小商家而言,平台是必争之地,却又必须站队,无法兼得。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21CBR》记者,当前传统的营销分销渠道不断萎缩,线下消费场景越来越需线上导流;如果脱离平台的流量、技术、数据赋能,中小微企业只能单点竞争,力量太过微薄。

孟一帆早前就职于百度、阿里等多个大厂,经历了单打独斗的艰难。

这两年,他启动了一个线下零售的创业项目,起初没有把线上平台作为主要阵地,线上获客也主要来自到店人群转化,例如扫码关注送可乐,线上成本基本为零。

疫情一来,社区团购风口正盛,各大平台烧钱补贴。孟一帆的微店店铺、微信小程序,只在微信端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销售链路,抓不到其他平台的客户,多平台运营又不经济,他的线下零售商超,困于流量大战的夹缝中。

“这也是各流量平台货流不互通带来的阻碍。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