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国的本分雄心与好整以暇
作者 尹晓琳
发表于 2021年11月

10月14日,母婴服务龙头企业孩子王在创业板敲钟上市。身居其后的掌舵人汪建国,在61岁这一年有望收获两个IPO——五星控股旗下除孩子王外,农村产业互联网平台汇通达也已于6月递表港交所。

在创业界,汪建国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50岁时将一手创办的五星电器卖给了美国百思买,高位离场后二次创业,运筹10年打造了孩子王、汇通达、好享家3只“独角兽”,以及橙易达、阿格拉2家瞪羚企业。

他有什么“渡海浮囊”?

外界鲜少人知的是,汪建国至今每天读书学习1小时。在“阶段性小赢”面前,他展现出理性沉着的“信”,平和宽厚的“雅”,以及近乎白描的“达”。也许正得益于这种自我审视的警醒和修身务本的诚意,“五星系”创始团队跟随汪建国创业的平均年岁为25年,最长的超过35年。

在孩子王上市前夕的一场内部会议上,汪建国引用了党史中的内容,分享他对“新阶段”的思考。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道:“……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于一名穿越周期的企业家“老将”而言,关心烟花绽放后的那个夜晚如何度过近乎一种本能。

一米多高的“札记册子”

汪建国的内外部讲话风格极为鲜明:一是随口一个故事;二是框架感极强。

谈到大多数企业的困境并非受宏观影响,而是在微观层面远离了顾客,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老木匠到处找自己的怀表,还发动徒弟们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后来老木匠想通了,让所有人出去,他静下心来听怀表的嘀嗒声,自然也就找到了怀表。“我们听用户的声音就像找怀表,不能在嘈杂的环境里找,心静下来才能听到顾客的声音。”

爱讲故事的背后是汪建国的同理心。没有对用户的同理心,就无法准确掌握用户的需求;没有对人性的同理心,就无法制定规则。无论是战略还是管理,顶级企业家需要用同理心来理解用户、员工乃至大众。

框架感的表征也很明显。比如,他将五星控股的战略规划方法论概括为“四问”“四做”“两视角”。

“四问”包括:我真正的用户是谁?我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从哪些产品和服务中盈利?如何做到可持续?“四做”是指从想做、可做、能做中选择该做的事。“两视角”则是站在投资人视角,找产业蓝海,找确定性;站在局外人视角,跳出行业,找独特性。

令人好奇的是,汪建国的框架感自何而来?驭繁于简是判断企业家的重要区分点之一,去掉什么、留存什么,这中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好恶和见识。

“其实没有特意追求框架感。可能和第一份职业是老师有关,我更愿意思考和沉淀,这样也便于自己和别人理解。”对于这个有些抽象的问题,汪建国的回答也很表层。

仔细探究,深思好学的汪建国,下的自然也是慢功夫。

他每天都要读书学习1小时左右,如果早上赶不及,晚上则要补课。就像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录自己的读书和思考心得,汪建国也有“札记册子”,里面写有讨论的主要观点、自己的评价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今这些“札记册子”摞起来已经一米多高。他控制自己必须去看,必须做笔记,这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五星控股的员工称,汪建国不仅自己爱看书,看完还会推荐给大家,也会送书。

“很多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吸收了碎片化的信息。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深度思考是不一样的。”汪建国说。

他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几位助理会把自己觉得好的文章推荐给他,好文章他不仅收藏,还打印出来做笔记,分享给下属。

投资人总是特别重视一个企业家有没有“进化力”,并愿意为“进化力”支付溢价。究其原因,0.99的365次方只有0.03,而1.01的365次方却是37.8。每天进步一点点,这种提升在早期可能并不显山露水,但达到裂变时,能量无可忽视。

爱跟人打交道的“海洋文化”

除了静态的自我学习,汪建国还信奉“海洋文化”。

大部分企业家像西西里人一样,脑门上印着“Omertà”,遵循“缄默原则”,讲究闷声发大财。汪建国不太一样,他时不时去给企业家和创业者做分享,一家商学院的企业家学员评价他“上得庙堂,下得弄堂”。

这似乎是汪建国刻意保持的某种开放性。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1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