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乏力小米造车能否突围?
发表于 2021年11月

编者按

小米三季报显示,作为主营业务的手机销量排名在国内及海外均有下滑,这样让市场再次用脚投票,19港元一线的股价距离17港元的IPO发行价仅一步之遥。而自2021年至今,小米股价跌去超40%,市值缩水超3400亿港元。

主营乏力下,小米俨然把造车当成第二增长曲线在打造。这个新赛道需要巨额投入而且时间周期长,首期投资为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而且2024年之前都是零创收。市场对于小米造车更多的是质疑,因为小米造车与传统车企比无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优势,而且软件技术上会长期受到苹果的压制。有投资人表示,小米与其把造车当成第二增长曲线,还不如深耕已经有些眉目的智能家居更靠谱。

目前,市场对于小米多空分歧,但无论看多还是看空,都是按硬件来对小米进行估值的。

或许文中讨论的问题都是小米发展中的问题,要彻底打消投资人的疑虑,只有通过时间来解答。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能够让投资人更清楚地发现投资小米的风险边界在哪里。

外有苹果内有荣耀红海之下手机销售主营增长乏力

智能手机在小米的营收占比为61.26%,这个主阵地绝对不可失。而自小米上市以来,机构多是以手机硬件制造商对其来进行估值,手机出货量直接影响买入和卖出评级。

本周,小米发布2021 财年第三季成绩单后,次日股价遭到用脚投票,收跌6.96%,报收19.26港元。市场对小米悲观的最直接原因,是小米手机出货量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都出现了下滑。全球的排名由二季度的第二名重回第三的位置,国内的排名由二季度的第三名滑落到第四名。全球是受制于iPhone13 的影响,国内则缘于荣耀手机凭借17.3% 的市占率挤进前三。

三季报显示,小米三大业务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1.26%、26.82%、9.40%。作为营收绝对主力,智能手机这个主阵地,小米绝对不可失。

在智能手机时代,卖硬件赚软件的钱,成了苹果取胜的逻辑,而小米对外传递的声音以及一系列的运作,可以看出其也在遵循这个逻辑。但不可否认,手机销售依然是小米收入来源的绝对主力,否则“卖硬件赚软件甚至赚生态的钱”都只是“故事”。

小米一直对外称是互联网公司,但市场对其估值更多则是硬件企业,小米也依然靠非常辛苦地卖手机赚钱。而其“主打性价比”的标签,对利润空间也形成掣肘。且自小米上市以来,机构多是以手机硬件制造商来对其进行估值,手机出货量直接影响买入和卖出评级。

当下的小米,外有苹果,内有荣耀挤压,而除了自身竞争格局不佳之外,智能手机整体大环境也较为一般,红海之下缺乏想象力。业界普遍认知,2017年时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巅峰值,未来出货量增長乏力将成为常态。

“小米股价大跌,表现出了投资人对手机市占率下滑的担忧,而且担心这种下滑在第四季度是否能得到改善还是未知。预期的全年2亿台手机的目标可能达不到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荣耀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个要等到年底看看荣耀的后劲怎么样了。”专注于物联网平台和硬件研发的财经博主@小米首席粉特斯拉对《红周刊》表示。

小米造车在安全性不占优势长期发展受困于苹果压制

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是名副其实的红海,除了和传统车企比安全和可靠性的优势不足外,小米在汽车软件技术上也被苹果压制。苹果在软件和生态方面都取得了成功,而小米还在苦于如何保住下滑的手机市场。

小米以什么方式应对智能手机见顶之态呢?“造车”被市场解读为应对的举措。

从今年3月份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后,关于小米造车的新闻就不断被刷屏。三季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团队成员超过500人,财报也再次重申,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雷军也喊出“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不可否认,智能电动车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错失这个市场的机会成本很大。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4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