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回溯文化的情怀
发表于 2021年11月
碧山书局,南京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

从木梨硔驱车60公里,1个多小时后抵达黟县碧山。或许是正午的缘故,村子安静得出乎意料。村路上看不见一个人、一辆车,甚至连民宿里都找不到人。等待主人的空档,围着院落转了一圈,布置得颇有品位。

进到二楼的房间,阳台的视线一下就让人振奋起来。黑白色调的云门塔刚好孤立于光影变幻的青山和葱绿的一垅垅稻田间,一辆红色厢式货车无意间完美充当“道具”,颜色、格调自然和谐。

工销社门前,徽州古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碰撞。
工销社里货品陈列
远山与稻田间的云门塔

进村路上,发现云门塔就在道边。古塔门紧闭,有石刻说明,它建于清乾隆年间。五层的六角形塔,每层的翘檐连接处都挂有一个小铜铃,灵动之声随风而起。

村里,墙面剥落的老宅和相继新建的房舍穿插相邻。路过一户敞开着大门的人家,只是驻足向里看了一眼,忽听急切的狗吠声从右侧远处传来,一扭头见它已飞奔而至,正慌乱间,屋里的人似乎是喊了一声它的名字,才一下偃旗息鼓了。我也猛然醒悟到,原来这是它的家呀。

工销社后院,满壁墙的展示搁架。
山水清音戏台。

文化理念的落地

碧山工销社,看似一排有年代感的普通平房,高高的旧木质双开门。只是墙上间隔排列的8 块小木牌有些特别,“讲习所”“百工坊”“设计师工作室”等字样标明其功能所在。一侧陈旧的墙上写有白色立体的“d”, 下面则为黑色的“D&DEPARTMENTHUANGSHAN”,和周边的徽派建筑有了跳跃感的碰撞。

来之前,了解到碧山工销社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碧山供销社,更早是祠堂尚义堂。为何现在变成了工销社呢?这个“工”是出自百工计划。策展人出身的左靖从2011年开始带领学生下乡寻访,历时两年多记录下近百项黟县的民间手工艺,之后也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相关内容。2015年,他的合作伙伴租下这栋有5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只做局部改造,保留其精髓,成就了现在前店后坊格局的工销社。

戲台一侧。
后院兼有工坊、戏台、品鉴的功能

进到店里,正面、左面满墙都立着孔雀蓝十字格的玻璃柜,里面整齐码放着商品,前面的原木色矮柜与之相对应。陈列有少量当地特色的竹编工艺品,更多是瓷质餐具、相关生活用品等,包括中间地台上的布艺、服饰和小件家具,产地均是日本,所以价格并不亲民,显然和当地人的消费观是脱节的。这是日本D&DEPARTME NT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分店,2018年落脚碧山。只因这里和设计师长冈贤明秉持的理念相契合,其开店的条件是:关注手工艺品,只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商品,能够“提供当地的器皿、食材呈现的饮食”等。从现实的角度看,这真就是乡土生活的点缀,更多关注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体验。靠门一边有长长的书架,上面摆了《百工》等书籍,具有人文特色的杂志书《碧山》,自创刊以来的每一本都有。

本文刊登于《旅游》2021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