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制作技艺善行天下香飘四海
作者 符振彦
发表于 2021年11月
无隐线香
线香与香膏。
香席道具

在去慈善寺的路上,越是接近,就越是想象着寺庙里那燃香飘散出的和香之气,该是芬芳怡人、安和身心的。

石景山非遗项目“和香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传习基地在天泰山落地生根,在慈善寺建立了京西“香文化”互动体验基地。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香制作技艺传承人孙亮的工作室也设在慈善寺院内。跟着孙亮走香道,探索京西古香道文化渊源,解读古老传统的和香制作技艺,是一件有吸引力的事。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室。

慈善寺的古香会

慈善寺自古香火极盛,被尊为“香火圣地”。沿着通往慈善寺山路前行,在这条古老的香道上,沿途景物众多,在凭吊历史遗迹的同时,观赏着古香道上的迷人风光。

早在辽代,便有“邑会结社”的习俗,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结组合而成,也称千人邑会。旧时,会众在节日及庙会期间边行走边进行歌舞表演,定期朝山行香走会做慈善,后逐渐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吸引着信众广泛参与。明代被正式定名为“香会”,进入兴盛时期,清代达到发展高潮。香会组织活动的场所中,影响最大的被称为“三山五顶”。三山系指平谷区的丫髻山、门头沟区的妙峰山和石景山区的天泰山,五顶系指东、西、南、北、中五座碧霞元君庙,慈善寺所在的天泰山即是三山之一。昔日慈善寺香会的名气很大,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十六、十七是香会的日子,山前山后以及京东八县的善男信女前来求子求福、许愿还愿。现如今,以“香道、香会、香客”的“三香文化”内涵为根源,继续持“香”前行,重塑香道、再现香会、集结香客。

孙亮介绍香囊

香的起源与种类

在慈善寺,可以从源头了解香文化以及和香制作技艺。沿着山道前行,走进一个月亮门,就是《中国香文化》展览的展区。

阿拉伯香水瓶。
制香原材料。
法国香水瓶。
天主教行香爐。
苏合香枝叶。
香料没药。

中国香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至距今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澧县的城头山遗址出土的大型祭坛就有烧燎香料植物的痕迹。在殷商甲骨文中,“香”字形如“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美好气味。到春秋战国时期,熏炉和熏香风气已经颇为流行,人们随身佩戴香物已成为时尚之风。又经秦汉时期的成形期、隋唐时期的成熟期,到北宋时期达到鼎盛。较为常见的香有几种:

沉香:人们普遍认为,沉香为众香之首,它是沉香属的香树枝腐朽或受伤后“结”出的固态凝聚物,主要产于海南、东南亚地区,其中混合了香脂和木质成分,因入水能沉,故称“沉香”。

檀香:檀香树被称为“黄金之树”,其芯材是名贵的中药,根部、主干碎材则可提炼精油,原产于太平洋岛屿及印度。

龙涎香:是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呈不透明的固态蜡状胶块,具有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历史上人们主要用它来做香水的定香剂。

龙脑香:被中医称之为冰片,是龙脑树的干燥树脂,龙脑香树主要生长于热带雨林。

麝香:是从雄性鹿科动物麝的腺囊内提取的分泌物,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但目前属于濒危动物,采麝香是受到严格约束的。

天泰山生长的树木、花草達数百种,其中不乏制香用的植物和花草,在往山上走的山路两旁随处可见能用于制香的树种。孙亮介绍说,这些松柏茂盛的树叶、种子等都是香料的来源。高大的侧柏,木材可作为建筑和家具等用材,枝和叶可入药,种子有安神、滋补强壮之效。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随着气温逐渐下降,生长在天泰山的黄栌树叶子从之前的绿色变成了红色,漫山遍野非常美艳。黄栌树的枝干含有芳香油,是调香的上好原料。荆条更是密植生长在路边和山间,荆条浑身都是宝,根叶可入药,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可食,其花可酿花蜜,可炒菜或提炼芳香油,也是制香的原料。艾草,人们更不陌生,具有特殊香味,可制成香包,端午节时佩戴艾草香包,寓意驱瘟避疫,强身健体。青蒿本身就有强烈且特殊的香味,气味芳香而能清热祛暑,含有青蒿成分的香,尤其适合夏日使用。

采集乳香。

慈善寺院内生长着的古树,枝繁叶茂,位于寺庙院落的三棵楸树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一棵已有400 多年的树龄,树高约五六米。每年四五月份,也就是农历三月十五前后,是赏楸树开花的好时节,一朵朵粉紫色的花朵挂满枝头,阵阵清香溢满寺院。古时候,楸树还有几个名字,那是人们发自内心给起的名,叫做“平安树”“信号树”“带福还家树”。来慈善寺上香的香客们会在楸树下祈福,并捡拾楸树掉落的花瓣,带“香”、带“福”还家。

和香制作技艺传习室
香圣黄庭坚雕像
中国香文化展
慈善寺古香道历史文化展室

香圣黄庭坚与香文化

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常年展出有《丝路及中国香文化展》《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古香道历史遗迹展》等,展香道往事,活态化保护传承石景山区市级非遗项目和香制作技艺。

《中国香文化》展室正中位置的塑像是我国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黄庭坚,被后人誉为香圣。

本文刊登于《旅游》2021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