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记忆
作者 丁帆
发表于 2021年12月

人在不同时空中,对食物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以后的奢侈需求。味蕾的记忆往往是喜新厌旧的,一种制作再精细的美食,如果成为你每天的家常便饭,你也会厌倦的,味蕾追求的是“异味”,而非“同味”。但是,它有时也是会“喜旧厌新”的,因为在特殊环境中吃到的食物会给味蕾打上深深的特殊印记。

也许,当你第一次进入豪华餐厅时,尝到制作精细的菜肴使你感到震撼,或许,那种奢华的仪式感和高档的礼节服务,让你忘却了味蕾的记忆,记住的只是空间对你的压迫。反之,你在那种“苍蝇馆子”里偶尔吃到的某种味道特别的菜肴面点,反而能让你终生难忘。所以,味蕾的记忆往往是对食物“异味”的猎取,而非对场合与仪式的关注。

最深刻的味蕾记忆就是我16岁下乡插队时几次反差极大的“猎食”行为。

我把从南京带去的香肚蒸熟以后,请端着饭碗“跑饭”的邻居们品尝,他们竟然吃不出来这是用何种原料做成的食物,只是惊讶“世界上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一生在粗茶淡饭中度过,没有见识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制作,他们往往会像阿Q一样想象城里食物的“异味”,哪怕是去集镇上吃一盘炒肉丝,都感叹厨师的手艺精湛,因为那是截然不同的风味。城里的食物不仅是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是一种味蕾游历的奇妙感觉,这就是乡下人眼中的“城乡差别”。而当一个“城里人”品尝到乡下原始风貌的食物时,他的味蕾记忆也会产生一种永恒的定格。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2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