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作者 徐林
发表于 2022年2月

如履薄冰的自研6nm

2021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一年,小米与vivo先后推出了自研的ISP芯片:澎湃C1和vivo V1,进一步助推自己在手机影像领域的技术演进。随后,OPPO自研芯片也将要问世的消息就接踵而至,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因为澎湃C1和vivo V1先后都被网友找到了和第三方芯片公司业已存在的芯片有所关联,纷纷质疑其’自研 的含金量。

对此我也感觉挺无奈的,因为芯片研发的链条本来就很长,介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将自主IP植入再由芯片生产厂商流片这本来就是一种常见且成熟的模式,其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将自主IP硬化商用,从而节约时间与成本,并为后续的演进和设计提供经验。要是按很多网友严格的’自研标准 来衡量,那我们熟悉的麒麟、苹果、高通还有联发科估计都算不得是自研,因为它们采用的IP都来自于ARM而非自主开发,算来算去可能只有Intel这种才是真自研吧……

话题扯远了,说回OPPO。当马里亚纳 X正式发布的时候,其类型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是一枚专门用于AI影像处理的NPU,而非之前盛传的ISP。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枚采用相当先进的6nm工艺制程的芯片,与当前很多主流智能手机5G SoC,如高通骁龙778G/778G+,联发科天玑 1200/1100处于同一梯队。仅仅是’6nm 这一个关键词,还包含着大量信息:

第一,它的價格会很高,因为6nm是真正意义上的全EUV工艺(7nm+也只实现了部分EUV)。目前全球硅基芯片最先进制程大部分都为智能手机SoC采用,OPPO在一枚NPU上采用这个工艺,真是下了血本。我和一些行业分析师估算了一下,觉得单这一枚芯片的交付成本,就和半套中端手机SoC不相上下了;

第二,只能自研,因为在这个如此先进的制程节点上,没有可以采购能达到OPPO标准的第三方成熟IP,都只能从零开始,此前网上有人说得头头是道的采购谁家IP都是扯淡;

第三,风险极大,6nm制程+自研IP流片不成功的概率并不低,每一次流片失败都代表着千万级别人民币的投入打了水漂,而就算是流片成功,芯片也会有概率不达预期,称其为’开宝 一点也不为过。这也让我想起之前和华为聊到麒麟810这枚神U为何比更高定位的麒麟985还要猛时,得到的回答是’流片的结果的确超过预期 。

在这些可能梳理出来的信息背后,我觉得还有一场向来行事风格稳重的OPPO输不起的’豪赌 :从2018年INNO DAY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宣布2019年’研发投入100亿人民币 ,再到短短一年后的INNO DAY上’3年500亿人民币 的迅速攀升,除了要支撑快速扩张的研发业务与团队,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为芯片研发业务所占据——用’烧钱 来形容这个行业明显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与自研芯片配套的IMX709传感器研发商用推进速度很快,当其确定在Reno7系列上采用时,留给芯片团队的时间就已经不多了,首次流片如箭在弦,不得不发。幸运的是,OPPO福星高照,马里亚纳 X不但一次流片成功,而且测试表现也完全达到了开发团队的预期,从前期研发到后期流片的所有投入都算是扎扎实实落了地,一次堪比’走钢丝 的冒险圆满过关。

本文刊登于《新潮电子·数字家庭》2022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