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带来了什么?
作者 谭保罗
发表于 2022年4月
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

2022年3月的前两周,中概股经历了一次大跌。如果以这一次大跌为基准,回溯时间,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不少中概股都跌去了80%,其中包括了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巨头。新东方、好未来等教培类中概股,更是跌去了90%。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究了相关问题。关于中概股,会议指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3月下旬,部分中概股的股价有所回暖。市场人士认为,各种积极因素正在汇聚,中概股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中概股在过去一段时间面临的困境,是各种因素交织和叠加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投资者最关注的无疑在于两点,一是监管上的不确定性,二是大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未来走向。未来,中概股的前路如何,依然需要考察这些因素。

在特殊的节点,与其基于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子,去判断中概股们未来的股价走向,不如认真思考中概股到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很多时候,看清来路,才能洞察去处。

信息不对称

和A股上市公司相比,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们注定会经历更多的不确定性。

1999年,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了第一只中概股。2000年,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三大门户在美上市,宣告中概股时代真正到来。其中,新浪采取的可变利益实体上市架构,更被很多后来者效仿,成为了中概股的一种通用模式即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架构,尽管它包含了不少的法律风险。

如果说三大门户的上市是中概股崛起的第一个巨浪,那么BAT三巨头的上市,则开启了真正的高潮,而且持续将近10年。2005年,百度在美上市。阿里最初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但之后退市,并于2014年选择重新在美国上市。同年,在美上市的还有另一个电商巨头京东。腾讯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可以算是广义的中概股。

中概股上市的第三回合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拼多多、B站等新兴互联网公司崛起,并选择美国上市。同时,教培行业的火爆也催生了学而思(好未来)这种迎合中国社会某些普遍性需求的中概股的横空出世。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互联网并不是中概股的全部,中概股虽然多数都被纳入“泛科技”领域,比如教培就被称为“教育科技”,但如果按照更细的行业来分,中概股还包括了消费、广告、医疗器械、汽车、职业培训,甚至造纸和农林业等诸多领域的公司。伴随着中概股不断的上市和退市(也包括回归A股和港股),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300家上下。

上市领域的广泛和公司数量的众多,必然使得中概股鱼龙混杂。在一些中概股的案例中,不少资本运作高手利用中美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资本运作,赚得钵满盆盈,但随着浑水等专业做空机构的出击,这些公司都付出了代价,最终也伤害了中概股的整体声誉。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2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