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鹿死谁手未可知
作者 朱秋雨
发表于 2022年4月
2022年3月23日,西班牙巴塞罗那,运输业工人因高涨的能源价格持续罢工

伴随俄乌冲突,一场没有硝烟却自带寒意的能源战悄然打响。继3月8日签署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禁令后,拜登又极力推动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3月24日,拜登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三连峰会”—北约、七国集团(G7)峰会和欧盟峰会,无不怀揣一大目的:说服欧盟国家能源“去俄罗斯化”。3月25日,拜登成功向欧盟“卖气”,双方宣布签订一份历史性天然气出口协议。

美国在协议中表示,2022年将对欧洲新增出口至少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并在2027年前帮助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欧盟也雄心勃勃地表示:明年底前将减少2/3的俄天然气进口。

对于上述历史性的脱俄手段,美国和欧洲媒体都毫不留情地指出其局限性—欧盟国家40%的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而欧洲本就面临天然气短缺。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如果用2020年数据估算,欧盟当年天然气总消耗5410亿立方米,俄罗斯的供应量约为2160亿立方米。

美国呢?2021年,它对欧盟天然气出口量仅为约220亿立方米—显然对欧洲是杯水车薪。

欧洲内部对此态度分化。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公开表示,如果突然对俄罗斯能源实施禁运,“将意味我们的国家和整个欧洲陷入衰退,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将面临风险,整个工业部门都会被淘汰”。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部分经济学家的反对。根据德国国家科学院学者估算,立刻禁运俄罗斯天然气对德影响是“巨大但可控的”。他们预计,德国GDP将因此下降0.5%~3%,比新冠疫情带来4.5%的衰退还少。

全球能源格局随之风云突变。俄乌冲突过后,欧洲能“去俄罗斯化”吗?世界大国中,谁会是赢家?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消耗战。处于攻势地位的美国,正在为一己之私拿整个世界经济做赌注。

“我知道这有多痛”

短短一个月,欧洲能源价格涨得有多厉害?有数据显示,欧洲的电价上涨了10倍,天然气价格上涨了5倍。

德国联邦统计局3月29日公布最新数据:德国进口能源价格同比2021年2月增长129.5%,消费者家庭能源和燃料的支出比上一年高22.5%。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待到2022年秋天,英国人均年度能源费将高达3000英镑。

价格飙升源于市场对俄乌冲突的预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再推进欧洲全面能源去俄化。她在“三连峰会”上促成了多国领袖同意联手购买和储存天然气、氢气和液化天然气,还表示欧盟将亲自在成员国间分配天然气。

良好的愿望抵不过现实的冷酷。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供应欧洲近三成原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更是世界第一,北马其顿、波黑、摩尔多瓦等小国100%的天然气靠俄供应。Statista数据显示,德国、土耳其、意大利、法国对俄天然气需求量很大。

德国Agora Energiewende智库曾统计,该国55%天然气由俄供应,石油供应则高达34%。而如今,稳定的供应和低廉的能源市场价一去不复返,通胀压力让欧洲多国压力倍增。

而在西班牙,因高涨的能源价格,该国运输业工人持续15天罢工。3月20日,15万市民走上首都马德里街头示威,高举国旗,喊着标语—“生活成本持续上升”“我们农场主已经走在灭绝的路上了”。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2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