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再遇重挫
作者 赵菀滢
发表于 2022年4月
不少企業选择部分、全面撤离俄罗斯市场,法国汽车巨头雷诺选择加入部分撤离的行列。图为莫斯科的雷诺汽车工厂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月有余,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加码还在继续。3月29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瓦利·阿德耶莫在伦敦宣布,为了进一步破坏“克里姆林宫操作其战争机器的能力”,美国及其盟国计划对俄罗斯经济中维持其战争的重要部门实施新的制裁,包括切断军事供应链。

在俄罗斯面临经济失血、民众生活遭受打击的同时,美欧也招致制裁的“反噬”。据德国联邦统计署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今年3月的食品价格上涨了6.2%,通胀率创40年来新高,能源价格更是暴涨39.5%。而且,西班牙、法国等其他欧盟国家几乎都未能幸免。

“乌克兰战争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3月17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在《外交事务》的文章中提出了这个疑问。波森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化已经开始“腐化”,当下的俄乌战争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制裁将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其后果将远比俄罗斯自身金融崩溃更严重,并且会持续存在。

“慢球化”时代

全球化雏形的出现,最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当时,来自中国的商品,在经过数万里的颠簸和多次转手后,时常以数十倍的差价出现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罗马集市上。近代史中的第一次“全球化”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达到顶峰。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19世纪早期,出口贸易仅占全球GDP的6%,而到1914年一战前夕,该数字已翻倍到了14%。自19世纪以来的100年间,全球贸易总量平均每年增长3%。

随着1930年代经济萧条和二战的爆发,那一波全球化被按下暂停键。二战结束时,贸易仅占全球GDP的5%。直至1979年,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才超过1913年水平,全球贸易也因美苏争霸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路径。冷战结束后,人们熟知的全球化开始发轫,伴随着WTO的建立和更多国家参与世界经济,“超级全球化”(hyperglobalisation)时代拉开帷幕。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超级全球化”时期,世界贸易与世界GDP的比率几乎翻了一番(增加了1.72倍)。从1970年到2018年,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从13.7%猛增至29.7%,并且绝大多数增长都发生在1986—2008年。尽管世界贸易开放度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后出现了明显萎缩,但此后也有所回升,2018年的贸易占比已基本与2008年的峰值齐平。

然而2018年后,另一个现象出现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波尔·安特拉斯分析发现,全球贸易自此进入了一段疲软期,全球化开始让位于一个被称作“慢球化”(slowbalisation)的新时代。

2015年,荷兰趋势观察家阿杰杰·巴卡斯(Adjiedj Bakas)创造了“慢球化”一词,用于描述全球贸易遭遇阻力。在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下,《经济学人》为“慢球化”赋予了一层更广泛的含义。它认为,在经历了1990年至2010年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后,过去十年中全球化的速度从“光速”骤减至“龟速”。尽管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良好,但跨国公司跨境投资的全球价值下降了约20%,中国对欧美的投资下降了73%。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2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