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补贴是一个好办法吗?
作者 王小豪
发表于 2022年4月

在全球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伴随而来的经济、民生问题日渐突出。

如何提振经济?措施有很多,其中一种声音尤为吸引人——对民众发放现金补贴。

针对这一措施,国外已有诸多实践。疫情以来,不少国家先后对民众发放多轮现金补贴,以期在纾困的同時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城市也在试验这一措施,比如今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为部分居民发放了300元的一次性现金补贴。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措施并不占主流。

在传统观念里,给民众发钱似乎是在鼓励不劳而获。而作为这一措施的积极提倡者,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给民众发钱并不意味着在养懒人,而是一件既能够帮助民众纾困,又能够提振经济的举措。

从经济角度来说,作为消费的主体,民众有钱了,消费才能增长,经济才能繁荣。姚洋教授呼吁,地方政府应转变重生产、轻消费的思维方式,从消费端着手提振经济,政府应给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补贴。

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现金补贴的钱从哪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发放,发给哪些人,又会对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南风窗记者围绕着这些问题与姚洋教授展开讨论。

发钱的道理

南风窗:你对今年国内经济形势如何研判?

姚洋:今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是疫情的持续时间。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PMI数据,总体来看,大部分指标在回落,特别是服务业回落明显。如果疫情继续持续下去,那么消费不可避免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话,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长5.5%的目标,应该说是非常紧张。

南风窗:当前社会消费形势如何,与历史同期相比,有何差距?

姚洋:从去年年中开始,社会整体消费趋于放缓。到去年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基本上没有多少增长。今年伊始,前两个月的数据表现有所好转,但又遭遇了新一轮疫情的冲击,使得消费有所下降。虽然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目前最新的数据,但大体上可以判断,消费情况应该比去年同期低迷。

南风窗:你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给民众进行现金补贴、刺激经济增长的建议,能否解释一下现金补贴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姚洋:总的来说,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看作是一个闭环。一端是生产,一端是支出。生产制造收入,收入转化成支出,包括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现在,我国的经济态势表现为产能远大于支出,在生产端存有许多过剩的产能。为了使经济运转起来,我们必须从支出端着手。

净出口所占的比例比较低,我们基本可以忽略其影响,那么还剩下投资和消费。首先看投资方面。投资取决于预期,如果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不好,那么大家就会减少投资。而投资又影响着生产,生产上不去,订单量不足,那么投资就会进一步降低。所以,在当前预期走弱的情况下,促投资的政策短期内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想要在短期内快速拉动经济复苏,就需要依靠消费。

有人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生产,看似症结又回到了生产端。但我们要知道,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引致性消费,它取决于收入的变动情况。另一种是自主性消费,它与收入无关,只要商品价格降低、政府政策利好,自主性消费就会上升。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2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