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民族多元一体的集体记忆
作者 缓之
发表于 2022年5月

近读米彦青教授的《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印象深刻。此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深入地描述了元明清时期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轫、发展以及嬗变的轨迹,是作者多年积累的重要收获。

首先,作者占有丰富的史料,包括大量的诗文集、游记、日记等,为深入解读诗歌意蕴奠定坚实可信的基础。

元明清时期蒙古族文人诗集数量不菲,收集不易。如桂霖詩词集《观自在斋诗稿》《青霞室哀禅词》等,在清人编《八旗艺文编目》及今人编《中国古籍总目》中均未著录。作者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询桂霖档案,知道他曾在云南、贵州等地任职,沿着这样的线索,终于在云南省图书馆查到《观自在斋诗稿》,在贵州省图书馆查到了《青霞室哀禅词》。《青霞室哀禅词》虽然收录到《清词珍本丛刊》中,但贵州图书馆所收为不同版本,有着独特的价值。至于收藏在民间的文献典籍,如恭铭《石眉课艺》,作者通过多方联系沟通才有机会看到影像资料。

有些诗集从未刊刻过,只存有钞稿本。如清代蒙古族文人和瑛的《泺源诗集》,稿本藏在我国台湾的傅斯年图书馆,壁昌的《星泉吟草》,稿本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景文的《抱筠亭集》为海内孤本,藏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这些稿本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值得整理出来。譬如景文,他出身于世宦之家,父亲伍弥泰是乾隆朝的大学士, 博学多识。景文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兼长,雅好操觚,称得上是蒙古王公大臣子弟中的佼佼者。景文创作最叫人感兴趣的,是与其外甥和珅、和琳的交游酬唱。和珅《嘉乐堂诗集》中有多首忆念景文的诗歌,流露出一些难得的情怀。如“齐心默祷为民请,幸获甘和三日霖”“臣本无功民有福,志诚感恪颂吾皇”(《步喜两吟韵聊以解嘲》)等,能在颂圣之中体察民情。又《和彦翁渭阳近作二首》之一:“我素不擅饮,寄情杯斗外。喜与雅士觞,厌共酒徒令。遮莫槽共枕,何如医可盖。昼起笑蚁旋,宵寝譬蛇蜕。名教乐地多,及乱万恶最。醉醒慎在躬,易为行止害。”(《步醉吟篇韵借以奉笺》),写自己不擅长饮酒,喜欢雅士而厌恶酒徒,并时时警醒自己躬行勿醉。和珅的这些诗句呈现出与一般人印象中不一样的形象。

在史料取舍上,除诗文集外,作者还广泛阅读了蒙古文人日记、游记之类的作品。锡珍是清代蒙古族作家和瑛的曾孙, 游宦四方,多有诗文纪行。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四月,锡珍奉使喀尔喀,六月归京,往返六十一日,他将沿途中见闻所感写成《奉使喀尔喀纪程》;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出使朝鲜,作有《奉使朝鲜纪程》;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六月,赴台湾查办台湾道刘璈,又作《闽还纪程》等,诗文互证,可以看出锡珍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史诗色彩。如出使朝鲜时,他的诗文中常常提到辽阳城、凤凰边门、通远堡、医巫闾等地名,有的在辽宁境内, 也有的在今朝鲜境内,这有助于理解他的诗歌内容。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2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