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东方神犬”跌宕起伏的命运
作者 马兴鹏
发表于 2022年4月
沦为旅游景点“背景”的藏獒
西藏名犬之藏獒图

藏獒,是举世公认最古老的稀有犬种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保留原始特点的犬类之一,距今已有800万至1300万年历史。中国最早的关于藏獒的记载是在大约公元前1066年,《周书·旅獒》上的“西旅献獒”记载了周武王攻打殷商之时,周的盟国西土八国,随周师灭商,西旅部落为庆贺胜利,向周王献上一只四尺高的獒。在当时,青藏高原最好的藏獒往往要价值百余头牦牛,所以把獒作为贺礼是非常珍贵的。清乾隆时期,曾有画家为乾隆帝的十条爱犬绘制《十犬图》,其中最后描绘的就是一只来自西藏的獒犬,乾隆为其题名《苍猊》,并封它为狗状元,作为“犬中之王”,震撼朝野。

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到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几乎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对藏獒在体形和精神方面表现出的自然力量和令人难忘的形象给予赞扬,因其“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仪表堂堂”,人们将这种来自东方的神奇大狗称为“东方神犬”。

自古至今,在广大藏区有关藏獒的传说不胜枚举,如为饥荒中的藏民送来青稞,为恐惧中的牧民驅走豹狼,被视为上天赐予雪域高原的守护神,是勇猛、忠义、智慧的象征,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兽。藏区谚语云:“真正的藏獒像黑熊一样强壮,像豹子一样灵活,像猎人一样聪明。”

然而藏獒的历史是带着悲剧色彩的,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间,藏獒在人类贪婪的利益驱动下曾一度被捧上神坛,继而又跌落到谷底,从一只能在北京换两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到沦落为游荡在青藏高原的流浪狗,藏獒身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藏獒的“西学东渐”之路

第一只到达西方国家的藏獒是英国人哈丁勋爵(当时的印度总督)于1847年送给英皇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只公犬。随后在19世纪80年代,爱德华七世(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将两只藏獒带回英格兰,并在宫廷犬展中展示,引起极大轰动。资料显示,最早记录的藏獒幼崽则于1898年出生在柏林动物园。

从这一段时期来看,藏獒固然珍贵,但其在国外的成名基本只限于贵族的小圈子里。事情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

1969年,美国探险队员巴利·毕索普从喜马拉雅山麓带回去一只纯黑色藏獒,美国人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马可·波罗笔下仪表堂堂的藏獒,纷纷为之心动,给它起了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神犬”的名号。随后二三十年间,美国各种协会和比赛出现了藏獒的身影,再加上藏獒自带世界屋脊的神秘感,价格很快就被炒起来。

1983年,因拍《昨夜星辰》连续剧而走红的台湾男星张佩华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并带回台湾,这只叫乔克的藏獒花了他120万台币,相当于一部戏的片酬,能在台湾买一幢楼房。

在藏獒一步步迈向巅峰的历史进程里,这是张佩华个人的一小步,却是藏獒“西学东渐”的一大步。

有当红明星做背书,再加上惊人的价格,藏獒迅速在台湾走红。

一时间,凡是有藏獒出现的狗展,场场爆满,台湾中南部爱犬人士集体包车北上看藏獒。

由于藏獒当时还只能从美国引进,相当于有两个中间商赚差价,到台湾后就更贵更稀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80年代末台湾一犬风行,一只藏獒幼犬能卖到20万到30万台币,种犬的配种费也高达20万台币。

20万台币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纵使80年代末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也是一个高级白领不吃不喝一年的总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当时约为4.35万元,而那会儿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300块,农民年均收入只有600块,34个城镇职工或者73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一只品相一般的藏獒幼犬。

本文刊登于《西藏人文地理》2022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